咽炎和鼻竇炎:這些癥狀別忽視!科學應對指南
01 嗓子疼和鼻塞就是咽炎鼻竇炎嗎?
很多人一到換季、天氣干燥的時候,總會覺得嗓子有點干、鼻子有點堵。其實,偶爾的這種情況,大多數都屬于短暫的不適,不必過度擔心。但當癥狀漸漸清晰,就要警惕是否咽炎或鼻竇炎。
簡單來講:急性咽炎通常起病較快,多由病毒感染引發,表現為嗓子干癢、疼痛、偶爾咳嗽,持續幾天就能緩解;慢性咽炎則嗓子發干、異物感,常常拖延數月之久。鼻竇炎如果是急性的,鼻塞明顯,鼻涕變得又稠又多,甚至還會伴有臉部脹痛。
02 出現哪些信號要趕緊就醫?
- 咽炎:嗓子疼痛超1周,吞咽明顯困難,或者伴有持續發熱。
- 鼻竇炎:持續出現黃色或綠色的膿性鼻涕,同時有面部用力時痛、嗅覺變差。
給你舉個例子:34歲的王先生,最近一周一直覺得咽喉又紅又疼,還開始發燒,吃了點感冒藥也沒緩解。這樣的情況,其實就到了要及時到醫院查明原因的時候了。
癥狀類型 | 普通感冒 | 咽炎/鼻竇炎警示 |
---|---|---|
鼻涕顏色 | 清涕為主 | 膿性或變色 |
疼痛持續 | 一般不明顯 | 喉痛持久或面部壓痛 |
發熱 | 少見 | 可能明顯發熱 |
03 為什么總反復發作?
很多人會問,怎么老是剛好兩天又反復?其實,反復發作背后經常藏著一些被大家忽略的“關鍵因素”。美國耳鼻喉學會的研究顯示,60%的慢性鼻竇炎是細菌反復感染有關,但鼻腔結構異常(如鼻中隔偏曲)、過敏體質也是隱患。
至于慢性咽炎,將近40%的慢性患者都與平時胃酸反流脫不了干系。夜里愛喝酒、晚飯后立刻躺下,都是可能讓胃酸悄悄“倒灌”到咽部的誘因。加上經常大聲說話、唱歌或者在干燥環境下長時間用嗓,也為炎癥反復埋下了伏筆。
04 需要做哪些檢查?
很多人一聽說要“做檢查”就開始緊張。實際上,大部分咽鼻疾病的檢查都很溫和。比如:
- 鼻內鏡:醫生用一根細細的鏡子,從鼻腔輕輕探入,可以準確查看是否有鼻竇口堵塞或炎癥。這種檢查幾乎沒有明顯的疼痛。
- 喉鏡:用來檢查咽喉甚至聲帶部分,快速判斷炎癥分布,有時還能排除其他聲帶疾病。
- 過敏原檢測:主要針對那些反復發作的患者,通過皮膚點刺或抽血,看下有沒有特殊的過敏問題。
05 哪些治療真的有效?
針對咽炎和鼻竇炎的治療,數據說話。醫學指南特別強調“對癥分級”效果更好。
疾病類型 | 推薦方案 | 有效率/改善率 |
---|---|---|
急性細菌性鼻竇炎 | 抗生素(10天療程) | 82% |
慢性咽炎 | 抑酸藥物+依病因處理 | 74% |
急性鼻竇炎,細菌感染明顯時,阿莫西林類抗生素最常見。對癥藥物如鼻用激素,可以緩解腫脹、通氣。而慢性咽炎常見的抑酸藥,是針對胃食管反流相關的喉嚨不適。輕癥時可以在家用淡鹽水漱口,重癥或反復發作者,再考慮局部霧化甚至微創手術。
06 日常這樣管理,少復發
平時怎么管好嗓子和鼻子,讓炎癥遠離?幾個簡單小習慣,能幫你大大降低反復風險:
- 鼻沖洗:每天1次,清除鼻腔分泌物,有臨床數據顯示能降低50%鼻竇炎復發率。
- 嗓音休息:養成飲水習慣,每小時喝一次水,吃飯說話時避免大呼小叫。煙酒最好能盡量不碰。
- 枕頭墊高:晚上睡覺時枕頭略高,可以減少胃酸晚上“倒流”,避免咽喉反復發炎。
還有環境濕度控制在50%左右,多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適當飲用蜂蜜水(但注意控制總糖攝入),都對咽喉、鼻腔的黏膜有幫助。
07 附:核心參考文獻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Supplement, 29, 1-464. PubMed
- Rosen, C. A., & Simpson, C. B. (2013). Pharyng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6(1), 75-88. PubMed
- Orlandi, R. R., Kingdom, T. T., Smith, T. L., et al. (2016).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Allergy and Rhinology: Rhinosinusitis.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6(S1), S22-S209. PubMed
本內容為健康科普,不代表具體診斷或個體治療建議。個別患者癥狀變化多樣,應在醫生指導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