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早晨,地鐵里經常能看到早起趕路的人,有人手握咖啡替代早餐,心里卻盤算著下班后是點一杯奶茶還是立刻健身。這種在糾結與自律之間搖擺的心理,其實不少人都有。減肥,表面上說是體重的變化,其實很受心態影響。
營養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制定小目標、逐步調整,有助于激發成就感(Ochner et al., 2013)。比如一位27歲的女士,本想靠斷食極端減肥,結果體重反彈。醫生建議她每月設定階段性目標、用體脂代替體重衡量進步。半年后,她不僅瘦了,還更自信。這說明,建立合理預期,慢慢進行,減肥會更持久。
溫馨提示:本頁面科普內容僅為健康信息的傳遞,不作為疾病診斷及醫療依據。如身體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就診。
工作日早晨,地鐵里經常能看到早起趕路的人,有人手握咖啡替代早餐,心里卻盤算著下班后是點一杯奶茶還是立刻健身。這種在糾結與自律之間搖擺的心理,其實不少人都有。減肥,表面上說是體重的變化,其實很受心態影響。
營養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制定小目標、逐步調整,有助于激發成就感(Ochner et al., 2013)。比如一位27歲的女士,本想靠斷食極端減肥,結果體重反彈。醫生建議她每月設定階段性目標、用體脂代替體重衡量進步。半年后,她不僅瘦了,還更自信。這說明,建立合理預期,慢慢進行,減肥會更持久。
吃飯是每天的大事。但實際上,餐盤該怎么擺,平常很少有人深究過。要讓身體瘦得健康,光靠少吃可遠遠不夠。
食材類別 | 推薦搭配 | 具體好處 |
---|---|---|
?? 全谷類 | 糙米/燕麥/藜麥 代替精米 | 增加飽腹感,膳食纖維豐富 |
?? 蔬菜 | 西蘭花、菠菜、胡蘿卜等 | 補充微量營養素,熱量不高 |
?? 優質蛋白 | 雞胸肉、豆制品、魚肉 | 利于修復組織,不易餓 |
實際上,哈佛大學提出的“健康餐盤”法則很實用:一半蔬菜水果,1/4全谷物,1/4蛋白類。這種搭配既能控制能量,又能減少暴飲暴食的沖動(Mozaffarian et al., 2011)??傊瑒e把健康飲食想得很極端,餐盤多點色彩就是好的開始。
說到減肥,繞不開運動。有人喜歡走路,有人覺得跑步麻煩,其實沒必要一味扎進高強度訓練。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比跟風更重要。
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成年人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并結合肌肉力量訓練(Pagotto & Vicennati, 2023)。當然,運動強度和時間要量力而行,不用和別人比,只要比昨天更活躍一點,就是進步。
除了飲食、運動外,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也默默影響著身材。很多時候,不知不覺里的選擇,才最決定結果。
有位醫生提過,30多歲的男性工程師忙項目常熬夜,體重持續上升。讓他早點入睡多喝水后,發現不用刻意節食,體重就慢慢降下來了。這說明,微小的生活調整,反而更容易長期堅持。(Taheri et al., 2004)
身邊減肥的路上,總有人走了彎路。各種“偏方”“極端策略”,看起來很吸引人,但其實問題不少。
權威研究指出,追求速度和追求極限,很難換來健康的成果。持續、溫和、科學的方法,安全性高且復發率低(Foster et al., 2003)。
很多人會問,減肥最大難題是什么?其實不是如何開始,而是怎么保持。減掉體重之后,如何不讓它悄悄“卷土重來”,才是真的考驗自己。
國際研究也發現,減肥成功人群,80%以上的人都把健康飲食和規律活動融入了每日生活(Wing & Phelan, 2005)。說明成果不只靠一次性努力,更需要時間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