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話概括,左旋多巴就像是為大腦“續航”的動力源——讓因多巴胺不足導致運動受限的患者能重新活動起來。據研究統計,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療后,大部分動作障礙的癥狀能明顯改善(Katzenschlager et al., 2018)。
簡單來說,帕金森病本質就是大腦里的多巴胺(一種神經遞質)減少了。而左旋多巴是一種能穿越血腦屏障的小分子,在人體內被吸收后,很快進入大腦,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多巴胺。
把大腦比作“精密工廠”,多巴胺就像生產線上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沒它一切都卡殼。左旋多巴的作用機理就是直接補給,這也是為什么短時間內能帶來令人驚喜的改善。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只要后續供應跟不上,癥狀可能又回來了,這點需要大家心里有數。
藥物 | 作用對象 | 核心轉化 | 效果 |
---|---|---|---|
左旋多巴 | 大腦多巴胺“缺口” | →多巴胺 | 改善動作遲緩等癥狀 |
雖然左旋多巴讓不少患者重獲行動自由,不過副作用并不是小概率事件。說起來,這些不良反應因人而異,有的很輕微,有的更加明顯——下面用幾個生活場景舉例說明。
實際用藥中,如何讓副作用降到最小?有幾點非常值得關注:
用藥頭幾年效果非常理想,但很多朋友會發現,時間長了藥效變短,吃藥的頻率提高,而且異動癥或“運動波動”變多。通俗點說,就是“量變引起質變”——身體對左旋多巴越來越適應,想要維持同樣的好處,就得更精準地調整用藥。
比如有位72歲的老太太服藥五年后,動作變得忽快忽慢,還出現了午后藥效快速下滑。這時候,醫生通常會安排調整劑型(比如換成緩釋片)或者聯合其他作用機制的藥物,比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對于部分患者,可以考慮加用COMT或MAO-B抑制劑,以減緩藥效波動(Poewe et al., 2017)。
醫學進步步伐越來越快,針對左旋多巴相關問題,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新方案。例如,近年來有研究關注口腔貼片、鼻噴劑等新型給藥方式,它們有助于提升吸收效率并減少胃腸道相關副作用。另外,一些新藥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和“轉運體抑制劑”已經上市,為部分耐藥或難治型患者帶來新選擇(Olanow et a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