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傳染很快,像風一樣通過飛沫、空氣中的小顆粒、甚至手部接觸傳播。一人“中招”,一圈人就容易齊刷刷“中招”。據《The Lancet》報道,全球每年因流感引發的嚴重病例多達數百萬起。
項目 | 流感 | 普通感冒 |
---|---|---|
致病病毒 | 流感病毒A/B/C | 鼻病毒、冠狀病毒等 |
來勢 | 突然,發作快 | 漸進,較緩和 |
影響范圍 | 易大范圍暴發 | 局部、小規模 |
流感病毒每年都會“變臉”,所以每一年的流行株都不盡相同。這也是為啥流感年年防、年年談。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癥狀雖有交集,但流感癥狀一般更明顯、持續時間更長。初期也許只覺得有點不舒服,但很快就可能升級為各種“難受”。
真實病例示例: 一位34歲男性,入冬當天開始全身酸痛,還以為是加班熬夜“累著了”。第二天不到,中午體溫就超過了39℃,整個人明顯沒精神,這才意識到不對勁,很快就醫被確診流感。這說明,流感“來勢洶洶”時,早期識別很重要。
得了流感,能不能靠藥物自愈?如果癥狀輕,年輕人未必用藥就能慢慢好轉。但對于免疫力較弱或癥狀重的人群,醫學上已推薦幾類專門針對流感病毒的藥物。
藥物類型 | 常用藥名 | 作用機制 | 使用建議 |
---|---|---|---|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 奧司他韋(Tamiflu)、扎那米韋 | 阻止病毒擴散,縮短病程 | 發病48小時內服用最有效 |
聚合酶抑制劑 | 帕拉米韋、法匹拉韋 | 抑制病毒復制 | 部分可靜脈點滴,需醫生指導 |
注意: 抗病毒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用。單純的退燒藥只是緩解癥狀,不能殺滅流感病毒。此外,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抗流感藥——輕癥、普通免疫人群可以在醫生觀察下選擇對癥處理。
說起來,流感用藥講究“快準狠”。大部分藥物需要在癥狀出現48小時內開始服用,這段窗口期非常關鍵。藥物早干預,有機會讓病程縮短,嚴重并發癥的風險降低。
其實,想遠離流感其實有很多實際可行的好辦法。不用絞盡腦汁地“避開風險”,我們完全可以主動選擇對身體有益的生活習慣。預防流感最靠譜的幾條:
措施 | 具體推薦 |
---|---|
疫苗接種 | 每年秋冬季前按需接種流感疫苗,對兒童、老人、醫務人員尤其建議(參考Grohskopf et al., 2023)。 |
飲食均衡 | 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獼猴桃、橙子),提高身體免疫力。 |
保持運動 | 每周累計150分鐘中等運動,例如快走或慢跑。 |
勤洗手 | 外出回家、飯前便后仔細洗手,有利于減少病毒沾染機會。 |
通風換氣 | 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10分鐘。 |
??水果如獼猴桃可提升維生素C水平,有助于應對病毒入侵。
流感流行季節,建議去人多密閉場所時佩戴口罩,也是保護自己的加分項。
科學界對流感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步。最近幾年,研究重點已經從傳統抗病毒藥物向“廣譜抗流感”新療法轉變。
未來也許不再需要每年為“變臉”的病毒發愁,不過現在最實在的還是科學防控、及時就醫的老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