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因為靶向和免疫藥“精細度”高,所以它們的適用前提相對多一些,不是隨便可以用。
如果你或家人剛被確診,心中肯定關心:“我到底該選哪種藥?”其實,藥物選擇跟個人身體條件息息相關:
所以,別一味追求“新藥”,最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才是最佳選擇。??
用藥前,千萬不能忽視禁忌癥。并非所有人都能“放心一試”,有幾種必須格外當心的情況:
有位75歲老年男性,因腎功能嚴重減退,醫生果斷暫停了化療方案,這說明身體情況評估十分關鍵。
用藥最怕“想當然”。劑量和時間,就是療效和安全的“雙保險”。
藥物 | 口服/注射 | 標準用量 | 常用周期 |
---|---|---|---|
吉非替尼(靶向藥) | 口服 | 每日1次,每次250mg | 長期持續 |
帕博利珠單抗(免疫藥) | 靜脈注射 | 每3周給予一次 | 按方案足療程 |
順鉑(化療藥) | 靜脈注射 | 每3-4周 | 4-6周期為一療程 |
一定要知道:劑量/時間不能隨意更改,切不可因恐懼副作用就跳過劑量,也不應因心急追求療效加大劑量。
生活里聽過不少長輩疑問:“能不能一起吃感冒藥、抗生素?”其實有些藥物組合,真的“問題大于好處”。
例如:
服藥期間,請主動告知醫生你已經在吃的所有藥,包括中成藥和保健品。
有一些患者急于求成,覺得藥吃得越多越好,結果反而帶來嚴重后果。比如:
真實案例:一位54歲的男性患者,私自加大靶向藥用量不到3周,突發黃疸和嚴重肝損傷,被緊急送醫,幸虧及時發現。
這說明,濫用藥物不僅沒好處,反而讓本來能控制的病情變得復雜。
在長期用藥過程中,有些人擔心“吃久了離不開怎么辦?”其實只要規范執行方案,并非所有藥物都會形成依賴。
最后別忘了,看病用藥,規范是底線,對身體負責,也對家人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