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手術麻醉:保障患者安全與舒適的秘密
- 2025-06-06 11:24:00223次閱讀
溫馨提示:本頁面科普內容僅為健康信息的傳遞,不作為疾病診斷及醫療依據。如身體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就診。

心臟手術的麻醉藥物:作用機制與使用指南
01 到底是什么?麻醉藥物基礎知識
如果你曾聽說有人接受心臟手術,可能會疑惑:“麻醉藥到底起什么作用?”簡單來說,麻醉藥能讓人在手術時既不會疼痛,也不會記得過程,還能讓一些重要的反應靜下來,讓醫生可以安心操作。心臟手術用的麻醉藥物有多種,各有自己的“拿手本領”,可以分為鎮痛藥、鎮靜藥、吸入麻醉藥、肌肉松弛劑和靜脈麻醉藥。每種藥物都有明確的適應場景,就像一支配合默契的手術團隊。
藥物大類 | 主要功能 |
---|---|
鎮痛藥 | 緩解與阻斷疼痛感 |
吸入麻醉藥 | 讓人失去意識,進入“深睡眠” |
肌肉松弛劑 | 放松全身肌肉便于操作 |
靜脈麻醉藥 | 迅速讓人麻醉 |
02 為啥要使用麻醉?麻醉的目的與重要性
很多人以為麻醉只是讓患者“睡過去”,實際上,心臟手術用麻醉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你舒適、安全地渡過手術關卡。沒有麻醉,哪怕只是輕微切口,都可能伴隨劇烈疼痛,加上對心臟本身的操作,一點刺激都可能引發危險反應,從而直接影響生命體征的穩定。
比如,有一位66歲的爺爺在未充分鎮靜下插管,血壓一時間飆升得很厲害,這讓醫生不得不緊急干預。這個例子說明,合適的麻醉不僅減輕不適,更是保證心臟穩定運作、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所以,麻醉醫生在手術中,就像指揮交通的警察,隨時調控各種藥物,讓身體“安分守己”。
03 哪些藥物常用?常見麻醉藥物類型
心臟手術常用麻醉藥并非單一選擇,而是幾種藥物搭配使用,相互補充作用。最常見的有五類,每一類有對應藥品作代表。
藥物名稱 | 類別 | 主要用途 | 適用情況舉例 |
---|---|---|---|
噴他佐辛 | 阿片類鎮痛藥 | 鎮痛,緩解手術 創傷感 | 心臟切口、開胸等有疼痛刺激的步驟 |
瑞芬太尼 | 超短效阿片類 | 快速鎮痛,便于調控 | 麻醉過程中需頻繁調整鎮痛強度 |
七氟烷 | 吸入麻醉藥 | 催眠麻醉,讓人失去意識 | 長期、復雜心臟手術 |
順式阿曲庫銨 | 非去極肌肉松弛劑 | 松弛全身肌肉 | 便于氣管插管與手術操作 |
丙泊酚 | 靜脈麻醉藥 | 快速起效的鎮靜麻醉 | 麻醉誘導 或短時維持 |
04 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藥物作用機制
不同的麻醉藥物就像幾個分工明確的工人,協同配合完成任務。它們進入人體后,通過各自的“通道”影響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從而讓患者對疼痛沒反應,甚至完全沒有意識。
- 噴他佐辛:主要鎖定大腦的鎮痛通道,讓疼痛信號難以傳遞。所以手術時即使有刺激,患者也不會覺得痛。
- 瑞芬太尼:屬于“快進快出”型的阿片藥,強度可以隨調節劑量快速變化,尤其適合手術中不同時段的疼痛控制。
- 七氟烷:通過吸氣進入身體,抑制大腦興奮,讓人進入深度“睡眠”,對外界沒有感知。
- 順式阿曲庫銨:專門讓肌肉“放松”,減少反射,讓醫生能更順利地進行精細操作。
- 丙泊酚:以靜脈注射最快見效,通過增強腦層的抑制機制,使人很快進入沒有疼痛感和記憶的麻醉。
05 使用麻醉藥物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使用時的指導
麻醉藥雖強大,但使用起來要格外小心,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大不相同。藥物的劑量需要根據手術長度、病人的體重、年齡、基礎疾病等綜合考量,哪怕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影響安全性。
- 用藥劑量與個體差異:體型較小、年紀大的患者用藥通常要適量減少,用多了容易反應更重。
- 藥物過敏史:曾經有麻醉藥或阿片成分過敏史時,務必向醫生說明,讓麻醉方案做相應調整。
- 合并用藥風險: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比如同時應用肌松劑和靜脈麻醉藥,需要專業醫生嚴格監控,減少藥物相互增強的風險。
注意事項 | 說明 |
---|---|
術前溝通 | 主動告知藥物過敏史、慢性疾病等 |
術中監測 | 醫生會實時監測生命體征,調整藥量 |
依賴或濫用風險 | 嚴格遵醫囑,切忌自行重復用藥 |
06 麻醉后的恢復與監測?術后注意事項
手術結束后,麻醉藥物會逐漸代謝退出體內,恢復階段同樣不容大意。一些人很快就能清醒,有的人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完全恢復意識和運動能力,尤其是年紀較大的病人。
- 恢復時間有快有慢:比如57歲的阿姨術后清醒很快,不過有點迷糊和惡心,通常幾個小時后即可恢復正常。
- 術后監測要緊跟:觀察呼吸、心跳、血氧、肌肉力量,有異常立刻讓醫生知道。部分患者恢復時可能會咳嗽、喉嚨痛,這屬于常見現象。
- 藥物副作用管理:如出現頭暈、惡心或輕度譫妄,有經驗的護士和醫生會根據需要給予對癥處理。
總的來說,心臟手術中的麻醉藥物是保障手術安全和患者舒適的“隱形助手”。只要用法科學、監測到位,就能有效減少意外和后遺癥。將麻醉相關的真實想法和病史提前告知醫生,是保護自己健康的關鍵一步——也許不是每個人都了解這些細節,但通過多了解,能讓自己和家人用更平和的心態面對手術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