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肺部吸收和交換氧氣就會變得困難,人呼吸起來也越來越費勁。
像有位52歲的男性,每次上三樓就覺得胸悶氣短,總覺得只是缺乏鍛煉,其實這已經是肺部功能出現明顯異常的信號了。
說起來,大多數“喘不過氣”的變化通常被誤認為是體力下降,但這類漸進性呼吸問題,真的不能掉以輕心。
誘發因素 | 舉例場景 | 影響機制 |
---|---|---|
長期粉塵接觸 | 建筑工地、石材加工、礦工等 | 粉塵進入肺部,引發炎癥和纖維組織增生 |
風濕性疾病 | 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 | 免疫反應損傷肺間質,推動疾病進展 |
藥物副作用 | 長期使用某些化療藥、免疫抑制劑 | 藥物損傷肺泡壁,引發異常修復反應 |
研究發現,50歲以上、從事高塵作業或本身有風濕病家族史的人,肺間質纖維化的風險更高。不過,并不是所有風險人群都會發病,但長期暴露與累積損傷確實是個不能小看的問題。
診斷過程不需要開刀,常用的是CT和肺功能檢查。像65歲的劉阿姨就是通過定期體檢中的肺功能下降,結合CT發現病變,早一點抓住了治療的時機。
抗纖維化藥物:
吡非尼酮&尼達尼布:可減慢肺部纖維化進展,原理是“抑制異常修復”,減輕肺泡壁的硬化現象。數據顯示,規范使用后超過一半患者病情進展速度減慢,改善生存時間。
藥物 | 用法 | 適合人群 |
---|---|---|
吡非尼酮 | 每日三次,隨餐服用 | 確診后1年內開始效果較好 |
尼達尼布 | 每日兩次,規律服用 | 適用于大多數成人患者 |
氧氣治療:
對于中重度患者,長期家庭氧療可以幫助緩解低氧,提升生活質量。需要專業評估后選擇合適的氧氣設備。
肺康復鍛煉:
通過專門的呼吸訓練、力量訓練與運動,增強肺和肌肉的耐力。大部分醫院都有相應的課程,可以咨詢呼吸科門診。
推薦食物 | 作用 | 飲食提醒 |
---|---|---|
瘦肉、雞蛋 | 高蛋白,有助修復組織 | 合理分配,每餐適量 |
新鮮蔬菜水果 | 補充維生素與纖維素 | 多樣化搭配,每天都要有 |
堅果、雜糧 | 增強免疫力,改善體力 | 適當加餐,小量即可 |
肺間質纖維化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嚇人,但嚴格按照醫生建議規范用藥、加強營養和鍛煉,大部分患者都能讓疾病慢下來。
如果身邊有人有類似的呼吸問題,早點抓住信號,尋求幫助,總能為肺部留住更多活力。
面對慢性疾病,最需要的是心態穩定和科學堅持。希望這些實用做法,在實際生活中也能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