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類別 | 代表藥舉例 | 使用方式 | 注意點 |
---|---|---|---|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 布洛芬、塞來昔布 | 餐后服用,按規定時間間隔 | 胃不適者慎用 |
阿片類藥物 | 地佐辛、鹽酸羥考酮 | 短期、間斷用,按醫囑 | 避免連續長期服用 |
簡單來講: 先用非甾體抗炎藥,疼得厲害時加用阿片類。止痛藥不是“藥越猛越好”,更不推薦自行加量。
跟骨骨折臥床時間長,腿部靜脈“血液不流暢”,血栓像不速之客可能悄悄出現。醫生常推薦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阻止血塊形成,尤其頭2~4周風險最高。
實際操作中,抗凝藥一般按體重和復查血小板指標定劑量。如果出血指征、皮膚淤青等現象明顯,則需要盡快聯系醫生討論調整藥物。
別忽視:市面上的非處方鎮痛藥、感冒藥,有時含有阿片成分或NSAIDs,容易不小心重復服用。用新藥前,最好拍照發給醫生或藥師看看,確認安全。
聯用藥物類型 | 主要風險 |
---|---|
NSAIDs + 抗凝藥 | 胃腸出血、傷口滲血 |
多種阿片類藥 | 嗜睡、呼吸抑制 |
大部分副作用用藥調整后很快緩解。如果癥狀發展、嚴重,及時就醫最靠譜。
情況 | 操作建議 |
---|---|
偶爾漏服 | 及時補服或下次正常吃 |
反復多吃 | 及時報告醫生 |
出現異常出血、嗜睡 | 立即就醫 |
并非所有人用藥模式都一樣。像是老年人、肝腎功能異常的人,最怕藥物“積壓”體內。藥物代謝變慢,一不小心副反應就接踵而至。
舉個例子:一位69歲的男性糖尿病人,術后NSAIDs容易引起腎功能損傷。??漆t生調整為其他止痛藥后,恢復更平穩。
較多患者容易著急“我康復好幾天了,是不是藥可以不吃了?”其實,停藥的時機需結合醫生的判斷。一般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單靠自我感覺判斷不夠保險,建議定期回醫院復查,任何疑問及早和主治醫生溝通,有變化第一時間反饋。
跟骨骨折術后的“藥品清單”常讓人一頭霧水,不過每一類藥都各有作用。適合自己的用藥方案是恢復關鍵,別隨便省藥或加藥。
和醫生保持溝通,遇到困惑及時問,能讓康復路走得更順暢。藥物管理看似瑣碎,但認真對待,是對健康最真誠的負責。
遇到任何不適,及時溝通、別自行決斷,這才是最靠譜的安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