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藥品安全底線:藥品安全科普
- 來源:科普號
- 2024-12-14 14:01:26439次閱讀
溫馨提示:本頁面科普內容僅為健康信息的傳遞,不作為疾病診斷及醫療依據。如身體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就診。

藥品是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的重要工具,但不合理或濫用藥物也會帶來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了解藥品安全知識,確保用藥安全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藥品安全科普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藥品和用藥。
一、藥品的分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等。我國現行法規把藥品分為三類:
中藥:包括飲片和中成藥。
化學藥品:過去稱為“西藥”。
生物制品:如疫苗、白蛋白、球蛋白等。
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
為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根據藥品的用途、安全性、劑型、規格、給藥途徑的不同,藥品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處方藥:必須憑醫生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處方藥的適應癥大都是一些復雜而嚴重的疾病,患者難以自我判斷、自我藥療。
非處方藥:一般經過長期應用、療效肯定、服用方便、質量穩定、非醫療專業人員也能安全使用的藥物。非處方藥根據安全性不同,又劃分為甲類非處方藥和乙類非處方藥。
甲類非處方藥:須在藥店執業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乙類非處方藥:除可在藥店出售外,還可在獲得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超市、賓館、百貨等地點銷售。
三、藥品的有效期與使用期限
有效期:
藥品的有效期在藥品包裝盒或者標簽上印刷的有,一般情況下藥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至印刷在一起。
有效期到月的,是指有效期至當月的最后一天。
開封后的使用期限:
藥品開封以后,由于儲存條件改變,若放置時間過久,藥品成分會發生變化,降低療效,增加毒性。
一般瓶裝藥品:開封后,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通常不超過6個月。
袋裝顆粒劑:開袋后,1個月內用完,如果有吸潮、結塊,不宜使用。
糖漿劑:瓶口及瓶蓋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室內常溫保存1個月左右。
口服溶液、混懸液、乳劑等:瓶口及瓶蓋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室內常溫存放2個月左右。
外用軟膏劑:首次開封后室溫最多保存2個月。
滴眼劑、眼用凝膠、眼膏、滴鼻劑:首次開封后使用時間不超過4周,除非另有說明。
四、藥品的儲存
注意事項:
藥品怕光照、潮濕、高溫,一般在藥品包裝盒上和說明書中“貯藏”項有明確的該藥品的儲存條件。
開封后最好能夠放在干燥藥箱內,禁止放在容易使藥品變質的潮濕場所,如浴室、廚房、冰箱內(除非是說明書要求或藥師強調需要冷藏的藥品)等。
藥瓶內所附的棉球(紙團)和干燥劑在開封后應丟棄,否則它們會吸附水汽,成為藥瓶內的細菌滋生地和污染源,直接影響藥品質量。
口服液體制劑:
不能采取嘴對瓶口直飲的方式服藥,這樣會把口中的微生物帶入瓶中,污染藥物,且不能準確掌握劑量,影響療效。
正確的服用方法是:使用干凈量杯(一般藥品會附帶量杯)量取藥液后服用,量杯用后洗凈、晾干備用。或者看瓶子上的刻度倒入容器中服用。
非獨立包裝的藥品:
若不能在短時間內服完,請在包裝上注明開封時間,以便下次服用時可清楚地知道藥物是否超過使用期限。
五、藥品變質的判斷
看:藥品顏色是否發生變化。
聞:藥品是否產生異味。
觸:藥片、膠囊、散劑等是否出現粘連或結塊。
晃:液體制劑是否出現沉淀、渾濁、絮狀物、結晶、凝固、分層等現象。
六、用藥注意事項
水量有講究:
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硫糖鋁等,為了避免保護膜被沖走,服藥后1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
止咳藥:如甘草合劑、止咳糖漿等藥物,服藥后使咽喉部被浸潤,繼而發揮作用,因此不宜多喝水,尤其不應喝熱水。
抗菌藥物:一些經腎臟排泄或腎毒性大的藥物如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藥物等需要大量飲水,通過多喝水使藥物加以稀釋,從而加速排泄,避免腎臟損害。
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藥物,主要經腎由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分泌而排泄,大量飲水以免引起腎臟損害。
兒童用藥:
不要隨意給兒童用藥,尤其是解熱鎮痛藥和抗生素,非萬不得已盡量不用,即便使用也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藥物劑量一定要準確,許多藥如抗生素、退燒藥等都是根據兒童體重計算出來的,家長不要隨意加大使用劑量或不經醫生檢查就隨意停藥。
用藥時間和方法要聽從醫生安排,不同的病用藥時間長短也不同。
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正確的中西藥結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配伍不當,輕則降低療效,重者出現不良反應或導致藥源性疾病。
西藥與中藥需間隔1~2小時服用,盡量避免在藥物吸收過程中兩者發生相互作用。
避免飲酒:
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轉化,降低療效外,也能誘發藥品不良反應。
長期飲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損傷,影響肝臟對藥物的代謝功能,使許多藥品的不良反應增加。
七、加強藥品安全監管
風險防控:
堅持風險管理理念,探索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藥品質量安全風險研判機制。
加強藥品經營使用監管,規范藥品經營秩序,強化監管檢查。
藥品科普宣傳:
加強藥品科普及安全知識宣傳,切實提高廣大群眾的藥品安全風險防范意識。
應急管理:
完善市、縣兩級政府藥品、疫苗、醫療器械、化妝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應急管理機制。
通過了解這些藥品安全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藥品、合理用藥,確保用藥安全。藥品安全是關乎每個人健康的大事,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共同守護藥品安全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