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風疹”困擾:慢性蕁麻疹的解析與防治
患者周某今年32歲,身高174厘米,體重76公斤,從1年前開始出現軀干紅斑及風團,伴有強烈的瘙癢感。經過多次治療,蕁麻疹反復發作。最新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體溫36.5°C,脈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20/75 mmHg。??撇轶w發現軀干紅斑、風團,無糜爛跡象,確診為慢性蕁麻疹。
周某的病例進一步揭示了慢性蕁麻疹的特征和困擾,對于這類疾病,了解其原因、癥狀、治療方法以及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認識慢性蕁麻疹:一場皮膚的“風暴”
慢性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特點是反復出現的紅色風團和強烈的瘙癢感。慢性蕁麻疹通常發作時間超過6周,這讓患者苦不堪言。其發病機制復雜,可能涉及免疫、過敏、感染等多種因素。
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蕁麻疹可能是由于食物、藥物、昆叮咬或感染引起,通常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而慢性蕁麻疹則常常找不到明確的誘因,可能與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慢性感染、壓力或其他隱性過敏原有關。
專家建議的治療方案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需要個體化方案,首先要盡量排除可疑的誘因,如停用可疑藥物、避免已知的食物過敏原等。通常情況下,抗組胺藥物是治療蕁麻疹的首選藥物,可以有效緩解瘙癢和風團癥狀。對于那些癥狀頑固的患者,可能需要聯合使用第二種或第三代抗組胺藥,甚至是使用生物制劑等更為強效的治療手段。
如何預防慢性蕁麻疹的發作
對于慢性蕁麻疹的高危人群,預防措施尤為重要。首先,應避免已知的誘發因素。這包括食物、藥物、花粉以及寵物等已知的過敏原。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和壓力,因為情緒波動也可能是誘發蕁麻疹的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皮膚的保濕和護理,選擇溫和不刺激的護膚品。穿寬松棉質衣物,避免過度摩擦皮膚。同時,避免高溫、過度出汗和劇烈運動等可能導致體溫升高的情況。
引用文獻
施士杰,王瑾.蕁麻疹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9, 52(10): 719-724.
劉思佳,陳思宇.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志, 2020, 36(18): 2257-2262.
張婷,劉志強.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病程及治療效果觀察[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 2021, 14(6): 3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