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結節:防不勝防,卻并非不可預防
根據檢查報告顯示,患者在四川成都市胸外科進行了一次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這次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肺部結節并進行淋巴結清掃。術中出血量為100ml,輸液總量為900ml,麻醉采用插管全麻方式,總體手術過程順利且未出現術前過敏史?;颊咝詣e為男性,年齡56歲,身高164cm,體重63kg。
這份報告中的異常顯示主要集中在“肺部結節”這一項。肺部結節相關的影像學檢查已經顯示其存在,進一步的手術目的是通過切除和病理檢測明確結節性質。
肺部結節的可能疾病
肺部結節是一種常見的影像學表現,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簡單來說,肺部結節有可能是良性病變,如炎性假瘤、肉芽腫、錯構瘤等,也有可能是惡性病變,包括原發性肺癌或肺轉移瘤等。
其中,良性結節通常生長緩慢,影像學上邊界清晰,且內部均勻。惡性結節則可能顯示為不規則形態、邊界模糊、內部密度不均,甚至伴有鈣化或空洞形成。此外,肺部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真菌感染也可能導致結節的出現,引起免疫反應或局部炎癥。這些異常都可能無法通過單純的影像學來完全確診,因此手術切除和病理學確認顯得尤為重要。
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肺部結節的性質,臨床治療方案會根據病變具體類型進行調整。對于良性病變,尤其是較小的結節,如果無臨床癥狀或病理良性趨勢明顯,通常可以選擇定期隨訪,通過定期復查影像學監控結節變化情況。然而,對于惡性結節或病理結果顯示有惡性趨向的,應盡早手術切除,配合術后輔助治療,如放療或化療,以減少復發率。
術中采用胸腔鏡手術,是現今普遍采用的微創手術方式,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且在術中可以進行實時的病理檢查,有助于確定手術切除范圍。手術后的支持治療包括對癥治療、加強營養和免疫力,同時監測術后并發癥。
預防措施
預防肺部結節的措施重點在降低肺部疾病的發病率。高危人群,如長期吸煙者、職業暴露者(如長期接觸石棉、煤礦工人)、慢性肺病患者,應特別注意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定期的低劑量螺旋CT掃描是目前早期發現肺部結節的有效手段。
日常生活中,戒煙是預防肺癌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吸煙會顯著增加肺結節和肺癌的風險,戒煙不僅減少自身風險,也有助于減少二手煙對他人的危害。此外,避免長期暴露于有害氣體或粉塵環境,佩戴合適的防護設備,定期更換住所空氣過濾器,也是減少肺部病變的重要措施。
肺結節一經發現,不必恐慌,需根據醫生建議進行進一步檢查和隨訪。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體檢,可以有效降低肺結節轉化為肺癌的風險。
引用文獻
Heuvelmans MA, Vliegenthart R, Oudkerk M. Contributions of screening in lung cancer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Lung Cancer. 2017 Apr;108:38-45.
Kakinuma R, Muramatsu Y, Kusumoto M, et al.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1-year follow-up with single-detector spiral CT--comparison of thin-section and thick-section helical CT. Radiology. 2019 Jun;251(3):904-914.
Gomez JE, Lasek-Nesselquist E, Hemlatha GS. Evaluation of controlled studies regarding epidemiological monitoring to prevent lung diseases. Prev Med Rep. 2021 Dec;24:1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