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不容忽視的小病癥
根據這次的內窺鏡檢查結果,可以看出患者有多發性的胃息肉,胃底部和胃體內都有散在大小約0.3厘米的息肉。此外,胃底部和胃體的粘膜下血管透見,胃體的皺襞變淺,粘膜發紅。診斷結果顯示患者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為A型胃炎)。
胃息肉的發現意味著需要留意胃部健康,因為這種情況雖然有時是無癥狀的良性病變,但也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甚至成為癌前病變的一部分。胃息肉手術后,還需進行多項檢查來確認徹底排除潛在風險,比如壁細胞抗體和內因子抗體的檢測。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在胃內壁出現的小腫塊或小突起,這些突起通常是由胃粘膜細胞異常增生引起的。息肉的大小和數量可以不同,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息肉都是良性的。然而,有些息肉有癌變的風險,需要特別注意。
研究指出,胃息肉的形成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遺傳因素、長期的慢性胃炎、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吸煙和大量飲酒等[1]。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容易導致胃粘膜的病變和息肉的形成。長期的胃粘膜炎癥和損傷會增加細胞增生的機會,從而導致息肉的出現。
如何治療胃息肉?
大多數胃息肉需要通過內窺鏡手術進行摘除。這種手術過程相對簡單,經胃鏡進入胃腔,用專用的器械將息肉鉗除。在術后,醫師通常會進行息肉的活檢,以確定息肉的性質,排除其惡性變的可能。此外,對于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還需要進行對癥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2]。
內鏡下的治療方法包括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下黏膜下剝離術(ESD)。對于較小或非病變的息肉,一般推薦EMR,而對于較大或疑似病變的息肉,則建議進行ESD。這些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但也需要術后密切觀察和隨訪[3]。
如何預防胃息肉?
預防胃息肉的關鍵在于維持良好的胃健康,這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避免長期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強茶等),以及定期進行胃鏡檢查,特別是對于有萎縮性胃炎或家族史的高危人群[4]。
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至少每年一次,以便及早發現并處理胃部病變。同時,注重均衡飲食,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高脂肪、高鹽和加工食品的攝入,以保護胃粘膜健康。此外,一旦發現胃部不適,如反酸、胃脹、消化不良等癥狀,應盡早就醫檢查,避免病情惡化。
總而言之,胃息肉雖然看起來是個小病癥,但它可能隱藏更大的健康風險。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對于保護胃部健康至關重要。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類似癥狀或病史,建議及時就醫,以確保健康無憂。
引用文獻
Park, D. I., Ryu, S. H., Kim, H. J., Park, J. H., Kim, Y. H., Kim, J. S., ... & Kim, J. W. (2011).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6(10), 3004-3011.
Genta, R. M. (1995). Gastric atrophy and atrophic gastritis—nash or trash?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40(10), 2133-2138.
Choi, J. M., & Kim, S. G. (2012).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chemotherapy. 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 70(3), 315-324.
Shiotani, A., Nishi, R., Hagisawa, S., Horiki, N., & Osawa, H. (2010).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volved in gastric cancer.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45(5), 44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