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根據患者的急診病歷,38歲的患者在2024年9月13日因全身出現風團且感到瘙癢來診。從病歷記錄中可以看到,患者體格檢查顯示全身多處紅色風團,初步診斷為蕁麻疹?;颊叻裾J疫區接觸史和過敏史,既往史無特殊,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全部正常。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表現為全身或局部皮膚突然發生的紅色風團伴有強烈瘙癢。這種情況常常困擾著很多人,特別是皮膚敏感的人群。了解這種疾病的成因、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蕁麻疹的可能原因
蕁麻疹,即“風團”或“流感皮疹”,通常由過敏反應引起。過敏原包括食物、藥物、花粉、蟲咬、化學物質等,但有時無法確定具體的過敏原。蕁麻疹的發作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食物過敏: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包括堅果、海鮮、蛋類、奶制品等。
藥物過敏:一些抗生素、止痛藥、心血管藥物等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導致免疫系統異常,進而引發蕁麻疹。
物理因素:如冷、熱、壓力或摩擦也可能誘發蕁麻疹。
蕁麻疹的致病機制很復雜,主要涉及皮膚內某些細胞(如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和其他炎性介質。這些物質導致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形成風團和瘙癢癥狀。蕁麻疹的發作可能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相關,但具體機制仍在研究中。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蕁麻疹的治療目標在于減輕癥狀,防止復發,避免嚴重并發癥。常見的臨床治療方法包括:
抗組胺藥:用于減輕瘙癢和風團,如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具有較少的鎮靜作用。 2. 局部治療:包括外用藥膏,如激素類藥膏,可快速緩解局部癥狀。
系統性治療:對于嚴重或慢性蕁麻疹,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類固醇藥物,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副作用。
避免觸發因素:識別并避免已知的過敏原,如特定食物、藥物或環境因素,有助于預防復發。
一些研究指出,慢性蕁麻疹患者的精神壓力也可能加重癥狀,因此心理支持和放松訓練也應作為輔助治療的一部分。
蕁麻疹的預防與注意事項
預防蕁麻疹主要從避免已知過敏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和營養均衡開始。高危人群,特別是有過敏史或免疫系統異常的人群,更需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健康:避免有致敏史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環境清潔:避免花粉、塵螨等過敏原,保持室內衛生,定期清潔空調濾網和床上用品。
合理用藥:遵循醫囑合理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
調節壓力:適當體育鍛煉、充足睡眠和放松訓練,減少精神壓力。
蕁麻疹雖然是一種常見且多發的皮膚病,但通過科學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是可以大大減輕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的。及時就醫和遵循醫囑,是保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有類似癥狀,請不要耽誤,及時就診,爭取早日確診和治療。
參考文獻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A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South American Academy of Asthma, Allergy and Immunology (WAO/SLaai) Consensus Position Paper," _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_, 2012.
Martin Metz, Marcus Maurer, "Urticaria: Current Opinions about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herapy," _Acta Dermatovenerologica Alpina, Pannonica et Adriatica_, 2008.
Michael Maurer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AACI/GA2LEN/EDF/WAO Guideline for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rticaria," _Allergy_,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