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認識與科學應對
01 肺癌是什么?——認識這位“不速之客”
早晨打開窗戶,清新空氣讓人心情舒暢,其實我們的肺就是負責“換氣”的工廠。肺癌,就是肺部細胞出現異常生長,形成腫瘤,這些異常細胞一旦擴散,會影響肺的正?!肮ぷ鳌薄,F在,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的惡性腫瘤。??
大部分肺癌在早期并不明顯,患者常常是在體檢或偶然檢查時才發現“問題”。這類疾病不僅傷害當事人的健康,也讓家庭和社會承擔很大壓力?,F在從整體數據看,約有20%癌癥相關死亡是肺癌造成的(Siegel et al., 2023)。所以,了解它,科學應對非常必要。
02 這些癥狀要注意——肺癌的“信號”在哪里?
有些變化很難察覺,但有些癥狀則像“警鈴”一樣惹人注意。肺癌的表現可以分為輕微和明顯兩類:
-
1. 輕微變化:
有些人只是偶爾覺得胸口悶悶的或者活動時有點喘。早期肺癌患者像55歲的女性患者那樣,體檢時發現右肺下葉有結節,但沒有咳嗽、咳痰、胸悶等明顯癥狀。這說明,早期肺癌有時候就像一位安靜的“訪客”,不太容易被發現。 -
2. 明顯癥狀:
比如持續咳嗽,總也不好,咳出血絲(不是感冒的那種干咳),胸痛、呼吸急促,體重明顯下降,或出現反復發熱等。更進一步的病情,甚至會引發聲音嘶啞、骨骼疼痛或持續不明原因的疲勞。當這些“警告燈”亮起來時,需要及時就醫。
所以,如果身體出現上述這些突然的、持續的變化,別猶豫,應該去做個詳細檢查。
03 為什么會得肺癌?——風險因素全解析
說起來,生活習慣和環境因素是肺癌的“推手”。醫學界認為以下幾個主要點需要關注:
-
吸煙:
大量研究顯示,吸煙是肺癌的頭號危險因素,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不論是自己吸煙還是經常吸“二手煙”,都會讓肺部長時間暴露在有害物質中,刺激細胞發生異常變化(Mao et al., 2022)。而且吸煙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
環境污染:
大城市的空氣越來越讓人擔憂。長期吸入粉塵、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有害顆粒會進入肺部,傷害呼吸道黏膜,讓異常細胞有機可乘。廚房油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室內污染源。 -
遺傳與疾病因素:
家族里有肺癌患者,自己患病的概率會比平均高一倍。除此之外,慢性肺部疾?。ㄈ缏愿窝?、慢性腎炎、高血壓等),會讓人體免疫功能變弱,同樣增加風險。
這說明,肺癌不僅有個人選擇上的原因,也受環境和遺傳的影響。做好風險評估,平時多關心家里的老人和自己。
04 如何確診?——肺癌的科學“篩查流程”
有時候體檢就能發現肺部異常結節,但確診還需要經過幾個標準流程。針對患者,比如55歲的女性,在右肺下葉發現結節后,醫生會安排如下檢查:
-
影像學檢查:
像胸部低劑量CT可以非常清楚看到結節的位置、大小、形態,幫助區分惡性還是良性。有時還會用PET-CT和磁共振等技術,查找腫瘤是否擴散。 -
組織病理學:
如果影像顯示結節有惡性傾向,需要通過支氣管鏡或穿刺活檢取少量組織,送到實驗室分析。只有顯微鏡下看,才能判斷細胞是不是癌變。 -
血液及其他輔助檢查:
包括血氣分析、腫瘤標志物檢測,進一步了解身體狀況,為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簡單來講,發現肺部結節,先由影像科看“形”,再由病理科看“質”,這兩個環節共同決定診斷結果。按照臨床建議,40歲以后定期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篩查對高危人群非常有用。
05 治療怎么選?——常見方式的實用比較
確診后,治療方案需要根據腫瘤類型、分期以及患者整體健康情況靈活安排。目前常用方案主要包括:
-
手術治療:
如果腫瘤較早,沒有擴散,手術切除是最直接的辦法。肺癌手術一般分為部分肺葉切除和全肺切除,不同方法對身體影響不同。術后恢復期需要注意營養和鍛煉。 -
化療:
有些類型的肺癌(特別是晚期或不能手術者),醫生會推薦化學治療?;熕幬锬軞惓<毎?,不過可能帶來惡心、掉發等副作用。具體根據不同患者身體狀況而定。 -
靶向與免疫治療:
隨著醫學進步,針對癌細胞“鑰匙”特征的靶向藥和增強自身免疫功能的新型治療逐步普及。這類藥物針對性強,副作用相對較輕,但費用和療效因人而異。
每種方法都有優缺點,最好的辦法還是由專業醫生結合具體病情制定。治療過程中要關注合并癥,如高血壓、肝腎疾病,做到綜合管理。
06 生活中怎么預防?——實用建議清單
日常生活里,其實有不少簡單習慣能夠幫助預防肺癌,既健康又容易做到:
- ?? 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提高細胞修復能力。建議每天吃5種新鮮蔬菜和2種水果,比如西蘭花、胡蘿卜和蘋果。
- ?? 高蛋白食物:比如魚肉、鮮奶、豆制品,能夠幫身體修復組織,增強免疫力。每頓飯合理安排蛋白質,有利肺部恢復。
- ?? 足夠飲水:補充水分能幫助稀釋體內有害物質,加速代謝。飲用清水、淡茶,每天八杯左右較好。
- ?? 規律鍛煉:每天運動30分鐘以上,如慢走、游泳等有氧活動,有助于提高肺功能和整體抵抗力。
- ??? 充足睡眠:每晚保證7-8小時高質量睡眠,幫助身體修復損傷。
另外,建議40歲以后定期體檢,如果家族有相關病史,選擇正規醫院進行胸部篩查。只要養成好習慣,肺部健康就不容易出現大問題。
參考文獻
-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PubMed Link
- Mao, Y., Yang, D., He, J., & Krasna, M. J. (2022).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34(2), 133–142. PubM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