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胃癌及其管理方法
01 胃癌是什么?— 胃惡性腫瘤的定義與特征 ??
很多人聊起胃癌時,總覺得這離自己很遠。但胃癌其實像個隱藏在生活角落的不速之客,常常在毫無征兆時出現。簡單來說,胃癌是一種源于胃內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疾病。胃部本來像一間勤奮工作的食品處理廠,但萬一哪一天有些細胞突然“罷工”亂長,就可能發展為胃癌。它的出現常常和遺傳、飲食及環境密切相關,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胃癌在全球范圍都很常見,尤其在亞洲部分地區發病較高。數據顯示,胃癌大部分屬于腺癌,即起源于胃黏膜的腺體細胞(Martin & Villano, 2023)。不過,除了腺癌外,還有其他少見類型。通常男性多見,且50歲之后風險明顯增加。普外科醫生在發現、診斷以及治療胃癌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早一步發現就能多一分希望。
02 明顯信號:胃癌的常見臨床表現 ?
-
1. 食欲突然下降
有些人會發現以前喜歡的飯菜變得難以下咽,經常沒胃口,吃一點就飽了。
-
2. 消化不良、腹脹或噯氣
一頓普通的午飯后感覺肚子發脹,飽脹感特別快,好像胃部總是“堵著”。
-
3. 體重下降、進食減少
短時間體重下降十幾斤,除了飯量變小,精神頭也差了不少。
-
4. 持續腹部不適或疼痛
不是偶爾的小不舒服,而是斷斷續續、越來越明顯的上腹部疼痛。
-
5. 有時嘔吐、黑色大便
嚴重時還可能突然嘔吐,或者發現大便顏色發黑,這就需要立刻就醫。
這里有個真實案例:有位58歲的女性患者,原本身體挺健康,半年前突然感到飯量降低、體重減少。后期她還出現了腹部積液,最終在常規體檢中被確診為胃癌并伴有腹腔轉移和骨轉移。這個例子提醒我們,明顯的持續不適或體重下滑,真的不能忽視。
要小心,早期的胃癌不一定會有很劇烈的痛感,很多人只是偶爾有點不舒服,容易和普通胃病混淆。當癥狀持續出現、加重或者帶來消瘦、吃飯難受時,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同時出現貧血、虛弱問題,也可能是胃癌悄悄作祟。
03 胃癌的成因分析及風險因素 ??
很多人關心,胃癌到底為什么會找上門?其實,胃癌的形成是多種原因一起聯合作用的。最常見的機理是胃里某些細胞增殖失控,可能伴隨基因突變,這些異常細胞逐步堆積,變成惡性腫瘤。
- 幽門螺桿菌感染:這種胃部細菌很常見,研究發現(Ford et al., 2020),長期感染會引發慢性炎癥,增加胃癌風險。
- 遺傳和家族史:有胃癌或相關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概率更高,某些罕見遺傳疾?。ㄈ鏑DH1突變)顯著增加風險(Guilford et al., 1998)。
- 年齡和性別:發病率隨年齡上升,50歲以上人群更危險,男性稍多于女性。
- 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高鹽飲食、長期大量加工肉制品攝入,以及吸煙等,都會加大胃癌發生概率(Eom et al., 2012)。不過,這些只是風險因素,不等于一定會得病。
- 特殊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腺瘤性息肉、以往胃部大面積潰瘍愈合后也容易為癌變埋下隱患。
需要說明,這些因素大多是通過多年累積才逐步發生作用的。也有不少人明明有高風險,最后并未罹患胃癌。因此,保持平常心,但也別掉以輕心。
引用文獻: Ford, A. C., et al. (2020).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Guilford, P., et al. (1998). "E-cadherin germline mutations in familial gastric cancer." Nature; Eom, B. W., et al. (2012). "Dietary habits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Int J Cancer.
04 如何檢出胃癌?— 診斷流程與檢查方法 ??
一旦有明顯癥狀,專業的檢查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胃癌的診斷并不神秘,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
內鏡檢查(胃鏡)
醫生用一根柔軟微型攝像助手,直接查看胃黏膜的情況??吹娇梢蓞^域會取下一小塊組織做活檢,進一步在顯微鏡下分析細胞有沒有異常。
-
影像學檢查
主要是CT或超聲內鏡,有助于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有沒有轉移。
-
實驗室檢查
做血常規、肝功能,同時查看一些特殊腫瘤標志物,幫助醫生判斷全身情況。
檢查結果一旦提示有惡性腫瘤,普外科醫生會匯總全部信息,給出分期和個體化的建議,幫助患者理清下一步治療決策。
05 治療新進展 — 胃癌的治療選擇與策略 ??
胃癌的治療方式,與腫瘤的分期和具體情況密切有關。不同時期的胃癌,處理方法很不一樣:
-
手術切除
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如果腫瘤局限在胃部,及時、徹底切除是最有希望治愈的選擇。普外科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切除范圍,還要清理相鄰的淋巴結。
-
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針對進展期或轉移性胃癌,通常要聯合傳統化療或者加用放療。有些患者會先做化療或放療縮小病灶,再手術。
-
免疫治療
近年來,針對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比如PD-1抑制劑)已經獲得不小進展。
以58歲女性患者為例,她術后依然發現腹腔和骨組織有腫瘤轉移。她后續采用了免疫治療和維持性化療,并配合鎮痛等藥物。雖然情況較復雜,但這套綜合治療方案幫助穩定了病情并提升了生活質量。
當然,晚期患者如果不適合手術,也并非就沒有辦法。現代醫學可通過止痛、改善營養狀態等多元措施延長生存、減輕痛苦。只要有合適的治療規劃,每個人都能保持更好的生活質量。
文獻參考: Smyth, E. C., et al. (2020). "Gastric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06 日常怎么降低胃癌風險? — 健康行動指南 ???
說起預防胃癌,人人最關心經常吃什么、怎么生活更有利于健康。其實,也沒什么特別高深的秘訣,關鍵靠日常細節的堅持。
- 蔬菜水果 + 促進胃部修復 + 建議每天吃4~5種不同蔬菜水果,顏色越豐富越好
- 新鮮瘦肉/魚類 + 提供優質蛋白 + 一周建議吃3~5次,多樣搭配,避免單一化
- 全谷物食品 + 幫助腸胃蠕動 + 早餐可加入燕麥、雜糧飯,換著方式吃
- 低鹽飲食 + 減輕胃黏膜負擔 + 口感可以用香草、檸檬代替部分鹽分
- 定期體檢 + 早期發現異常 + 建議40歲以上,每隔2年做一次胃部??茩z查
- 管理壓力、規律作息 + 提升免疫力 + 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減少熬夜
- 如有胃病病史及時復查 + 監測病變進展 + 有慢性胃病、息肉或家族史的人要更重視定期復查
簡單來講,保持多樣健康飲食、生活有規律,是幫助降低胃癌風險的好辦法。關于吃什么不利于胃,不用太焦慮,健康習慣才是更實用的防護傘。
現實生活中,也別“談癌色變”。對胃部持續不適、消瘦、貧血等信號,及時就診咨詢普外科,有經驗的醫生會幫忙制定合適的個體化策略。
引用文獻: Song, P., et al. (2015).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主要參考文獻(APA格式)
- Ford, A. C., et al. (2020).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 Guilford, P., et al. (1998). E-cadherin germline mutations in familial gastric cancer. Nature, 392(6674), 402-405.
- Eom, B. W., et al. (2012). Dietary habits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Int J Cancer, 130(5), 1344-1352.
- Martin, D., Villano, A., & Nguyen, M. (2023). Stomach Cancer.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 Smyth, E. C., et al. (2020). Gastric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31(10), 1198-1208.
- Song, P., et al. (2015).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12(7), 127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