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之旅:揭開病理標本制作的神秘面紗
01 病理標本是什么?隱藏在診斷背后的“線索”
也許你有過這樣的經歷:體檢結果異常,醫生建議你“做個病理”。有些人會緊張地問:“病理標本是不是要切一塊肉?”其實,病理標本就是醫師從身體取下一小塊組織,按照嚴格步驟保存、處理后制作出來的切片。別小看這小小的一片,從癌癥到炎癥,許多關鍵的診斷都離不開它。如果把疾病比作偵探案件,病理標本就像那被仔細保存下來的指紋和線索。
??
小細節:病理醫生不是直接“看到”癌細胞,而是通過制作、染色的標本來在顯微鏡下“偵查”。
02 病理標本制作的流程:嚴謹決定結果
- 1. 取材:醫生用特殊工具取出組織。對于胃鏡或腸鏡送檢的患者,往往只需取一小塊組織。
- 舉例:有一位45歲的女性患者,幽門螺桿菌相關胃不適,醫生通過胃鏡活檢取得一粒米大小的胃粘膜標本。這個微小的樣本,足以給出是否存在異型增生的判斷線索。
- 2. 固定:標本離體后,第一時間浸泡固定。常用的福爾馬林可以防止組織自溶、變性。
- 3. 脫水、包埋與切片:用酒精逐步將組織中的水分“抽走”,再用蠟包埋,制成方便切片的小蠟塊,然后切成薄如紙張的切片。
- 4. 染色:最后上色,以便不同結構能被區分(下文詳細分析)。
?? 流程看似簡單,其中每一步細節對診斷是否精準息息相關。
03 固定劑的秘密:為什么決定“真相”的還要靠它?
說起來,固定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細胞離開身體后很快會分解、變性。不同組織對固定劑的需求也不一樣。
常見固定劑 | 主要作用 | 適用場景 |
---|---|---|
10%中性福爾馬林 | 保持組織結構和細胞形態 | 最常用,通用標本 |
戊二醛 | 增強超微結構保存 | 電子顯微鏡專用 |
醇類 | 迅速固定,兼具脫水 | 細胞學涂片 |
實際上,如果固定不及時或劑量不準,標本就容易出現收縮、塌陷等人工偽影。輕則影響精細結構,重則“真相”全無。
?? 時間就是關鍵,越快固定,樣本越接近真實狀態。
04 切片的多種方法:為什么合適的技術很關鍵?
根據需要觀察的內容不同,所用切片方法、儀器也有講究。
- 石蠟切片:最常見方式,適合多數組織學化驗。可以切出連續、極?。?~5微米)的切片。
- 冷凍切片:主要用于手術前快速診斷,比如術中判斷腫瘤邊界。速度快,但分辨率略遜色。
- 電鏡切片:針對需要超高分辨率觀察的場合,如腎臟病變。
?? 選擇合適的切片方式,可大大提高病理結論的準確度。
05 染色:細胞結構的魔法畫筆 ???
組織經過切片后,往往呈現出透明狀態,要識別其中細胞、結構,需要借助染色。一種最基礎的做法叫“蘇木素-伊紅染色”(HE染色),可以把細胞核染成紫藍色,細胞質染成粉紅色。
染色類型 | 核心功能 | 適用分析 |
---|---|---|
HE染色 | 區分細胞和背景組織 | 普遍結構分析 |
免疫組化染色 | 定位、鑒別某類細胞成分 | 腫瘤分型、感染性疾病 |
特殊染色 | 顯示特殊結構或物質 | 結核、真菌等檢查 |
有了染色,醫生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細胞中辨認出異常細胞、腫瘤、炎癥等。染色劑種類多樣,每一種都有明確適應證。
?? 有些疾病只能通過特殊染色“現出原形”。
06 病理的未來:數字化和智能分析帶來的變化
如今,病理醫生不止在顯微鏡下“看切片”。越來越多的標本被數字化,上傳至計算機。AI輔助診斷可自動識別可疑細胞,大大提高了效率。英國一項研究(Luchini et al., 2020)顯示,數字病理輔助診斷在乳腺癌樣本中準確率達到97%以上(見下文引用)。
?? 數字存檔:切片信息可長期保存,隨時回查。
??? 輔助判讀:AI能初篩異常,減少誤診漏診。
?? 遠程會診:疑難病例可在全球范圍內交流。
不過,醫生的經驗和細致觀察仍然不可替代。未來,人工和智能結合,有望讓診斷更快、更準。
07 提前一步,健康守護:實用建議與自查
- 合理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于腸道健康,間接減少腸道異常細胞的風險。
- 足夠休息:規律作息,睡眠充足,有助于免疫系統維持正常。
- 主動體檢: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定期體檢,可以根據醫生建議安排腸鏡、胃鏡等相關檢查。
- 如出現消化道不適(如長期腹痛、黑便等)或皮膚異常腫塊,及早就醫,選擇有資質的綜合醫院或??撇±碇行摹?/strong>
?? 健康管理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你主動一點,有疑問隨時和專業醫生溝通。
引用文獻(APA格式)
- Luchini, C., Simi, L., & Scarpa, A. (2020). Digital path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transform primary diagnosis in breast cancer. Virchows Archiv, 477(2), 151–157. https://doi.org/10.1007/s00428-020-02801-3
- Bancroft, J. D., & Gamble, M. (2021).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8th ed.). Elsevier.
- Culling, C. F. A., Allison, R. T., & Barr, W. T. (2021). Cellular Pathology Technique (7th ed.). Butterworth-Hein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