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健康科普:關鍵知識與實用建議
你是否曾在閑聊時聽說過身邊有人查出乳腺腫塊,或者有人去體檢發現乳房有“點問題”?其實,乳腺癌距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新聞報道里常見的數據背后,是一位位真實的人。這篇文章不會嚇唬你,也不會用太多難懂的醫學術語,而是想幫你真正弄清:乳腺癌究竟怎么回事,哪些信號需要注意,平時怎么預防?你的時間寶貴,希望能讓你用最短的時間讀懂最重要的信息。
??01 乳腺癌為何成為關注焦點?
簡單來說,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人數持續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22年全球約有230萬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死亡人數接近67萬[1]。更關鍵的是,乳腺癌已成為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男性雖然罕見,但也并非“絕緣體”。現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負擔變重,乳腺癌早已不是某個年齡段或性別才會遇到的問題。
部分高發國家,每12位女性中,終其一生,約有1位會被診斷乳腺癌[1]。而且,近一半的乳腺癌發生在沒有明顯危險因素的女性身上。這也提醒我們,哪怕沒有家族史或者其他已知風險,也不等于可以“高枕無憂”。
??02 警惕哪些乳腺癥狀?
- 1. 乳房腫塊或脹塊:通常是最初被發現的信號。大部分情況下,腫塊不疼痛,也不會有明顯脹感,所以很容易被忽視。有些人偶爾洗澡碰到“硬點”,以為是正常的生理變化,結果時間長了發現越變越大。
- 2. 乳房皮膚變化:比如局部皮膚出現“桔皮樣”凹陷、變紅、潰爛或出現小坑。如果這些變化持續存在,就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 3. 乳頭異常:出現乳頭不明原因的扁平、回縮,或溢出帶血或清亮的液體,都是需要重視的信號。有時一側乳頭與另一側明顯不同,也可以是異常表現。
??03 乳腺癌的發生原因有哪些?
說起來,乳腺癌的發生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多種因素長時間作用在一起,其中一部分可以改變,一部分則屬于無法改變的先天條件。
- 遺傳因素 :醫學界已經證實,BRCA1、BRCA2 等基因的突變會顯著增加乳腺癌風險。如果母親或姐妹曾經患過乳腺癌,發病率也會相應升高[2]。
- 年齡增長 :40歲以后,患乳腺癌的概率隨年齡上升而增加。大部分乳腺癌發現于中老年人,但年輕女性(甚至20多歲)也可能發病。
- 激素影響 :雌激素水平較高的女性(如較早來月經、晚絕經、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齡較晚)乳腺癌風險更高。這也是激素替代治療需謹慎的原因之一。
- 生活和環境因素 :長期高熱量飲食、肥胖、過度飲酒、吸煙和缺乏運動都與乳腺癌相關[3]。
- 其他健康狀況 :比如糖尿病、長期使用某些激素藥物,也被認為與發病風險有關。
但需要補充的是,近一半乳腺癌患者找不到明確風險因素。即使沒有家族史和高危行為,也不能掉以輕心。
??04 乳腺癌怎么檢查和確診?
當身體出現疑似乳腺癌的信號時,醫生會根據情況,安排不同的檢查手段。這些手段目標明確:一是要分清“腫塊”到底是什么,二是要盡早判斷病變的性質。具體檢查包括:
- 乳腺X線攝影(鉬靶): 針對中年及以上的人群,有助于發現早期細微鈣化和腫塊。即使摸不到明顯包塊,有經驗的醫生也能通過片子看出苗頭。
- 乳腺超聲: 對年輕人的致密乳腺組織特別適用,也是體檢時常規項目??梢杂^察包塊是實性還是囊性。
- 穿刺活檢: 在局部麻醉下抽取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是確診乳腺癌的“金標準”。
- 腫瘤標志物檢測、CT/mri: 適用于評估是否有轉移、病變范圍和制定后續治療方案。
??05 乳腺癌的治療到底怎么選?
一旦被確診為乳腺癌,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害怕和迷茫。其實乳腺癌的治療早已十分成熟。方案是否科學,主要看醫生根據患者的分期、類型、年齡和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
- 手術治療: 包括切除病灶、保乳或乳房切除術等。手術范圍會依據腫瘤大小、位置和有無轉移。
- 放射治療: 一般用于局部腫瘤或配合手術,減少復發?,F代放療安全、有效、并發癥越來越少。
- 藥物治療: 包括化療、內分泌治療(激素敏感型)和靶向治療等。藥物選擇要結合每個人的腫瘤分型及身體狀況。
- 多學科綜合管理: 高齡或伴有多種慢病的患者(如前述病例)會根據心腦血管風險調整治療節奏,有利于兼顧腫瘤和其他基礎病。
新技術的發展讓治療方案更加個性化。比如,一些小型腫瘤可以通過保乳手術+放療實現“低代價治好”,大腫瘤或進展期患者則需綜合用藥、手術、放療聯合進行。但最終具體怎么選,須由專業團隊綜合評估后決定。
??06 日常生活怎么守護乳腺健康?
- 定期乳腺自檢:每月經周期后幾天可自行摸查乳房有無包塊、皮膚變化等。配合規劃“年度乳腺健康日”,比如選定生日或重要節日后,作為自我檢查提醒。
-
合理膳食: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卷心菜)有助于乳腺健康,深色漿果(如藍莓、黑莓)富含抗氧化成分。豆制品的異黃酮可以為身體提供溫和的植物雌激素,日常適當攝入有益健康。
公式:
[食物名] + [健康益處] + [建議怎么吃]
比如:西蘭花,有利于乳腺細胞健康,每周2-3次水煮或涼拌。 - 適度運動和體重管理:每周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對乳腺健康幫助非常大,同時有助于長期保持體重。
- 規律作息,減少壓力:長期熬夜、壓力太大可能通過激素水平影響乳腺。有意識地規劃休息日和舒緩活動,比如散步、輕瑜伽。
- 定期體檢:40歲以上建議每1-2年參加一次乳腺影像學檢查。如家族有高發史,則可遵醫囑提前開始。
參考文獻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 Kuchenbaecker, K. B., Hopper, J. L., Barnes, D. R., Peto, J., & others. (2017). Risks of breast, ovarian, and 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317(23), 2402–2416.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7.7112
- Colditz, G. A., & Bohlke, K. (2014). Prioriti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4(3), 186–194. https://doi.org/10.3322/caac.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