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秘密:瘧疾傳播的幕后黑手
01 細細觀察:哪些“蛛絲馬跡”暗藏風險? ??
傍晚在院子里乘涼時,總能聽到嗡嗡的蚊子叫。明明衣服穿得夠多,卻總會覺得腳踝處癢上一陣,早上起來才發現被咬了好幾個包。對于許多人來說,這不過是小麻煩而已。不過,在一些地區,蚊子卻可能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瘧疾。有些早期癥狀悄無聲息,像是輕微頭痛、偶爾覺得乏力,或者睡覺時稍微有點發冷,最初很容易被當作普通的疲勞或者小感冒。
其實這些小小的身體變化,有時候正是瘧疾慢慢逼近的信號。在沒有其他明顯癥狀時,別太忽視身體的小反應,尤其是去過瘧疾高發地區之后。
02 什么時候需要警覺?瘧疾的明顯信號與典型案例
- 高熱反復:發作時體溫飆升38℃以上,很快又恢復正常,后來反復出現。
- 明顯的寒顫與出汗:有位28歲的女性回國三周后,發現隔天發冷發抖,接著就是一身大汗。起初她以為是水土不服,但發作越發有規律,后來檢查才確診為瘧疾。
- 全身無力、黃疸:當疾病發展較重時,連日走動都很吃力,部分人還能發現皮膚和眼白微微發黃。
03 蚊子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傳播機制詳解
說起來,瘧疾并不是蚊子自帶的,而是感染了瘧原蟲(一種單細胞寄生蟲)的蚊子才有“傳播能力”。主要是雌性按蚊(學名Anopheles,夜間更為活躍)在叮咬含瘧原蟲的人體后,體內寄生蟲隨血液進入蚊子,再經過一段時間生長、繁殖,最后通過蚊子唾液再次進入下一個被叮咬者體內。
階段 | 發生環節 | 簡要解釋 |
---|---|---|
人 → 蚊 | 蚊子叮咬感染者 | 吸入含瘧原蟲血液 |
蚊體內擴散 | 蟲體在蚊內繁殖 | 時間約10-14天 |
蚊 → 人 | 蚊子再叮咬健康人 | 將瘧原蟲帶入新宿主 |
簡單來說,只要出現蚊子、大量積水、高溫季節和未用防護這四個條件,傳播風險就很難完全消除。
04 瘧疾在全球的威脅:哪些人群風險更高?
瘧疾對全球健康依舊是個頑固的問題。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發布的年度數據,2022年全球有超過2億起瘧疾病例,死亡人數接近62萬人[1]。絕大多數病例分布在非洲、東南亞、南美亞馬遜流域等地區。兒童和孕婦更容易因免疫力較低而發展成重癥。不少研究顯示,經濟狀況較差的社區、雨季較長的村鎮,是被瘧疾困擾最明顯的地方。
05 防蚊防瘧,生活中可行的防控措施
- ?? 驅蚊藥物:推薦DEET成分驅蚊噴霧,噴在衣物和暴露皮膚,能有效減少蚊蟲叮咬。
- ?? 蚊帳和紗窗:夜間睡覺時掛蚊帳,窗子裝配網紗,尤其適合小孩、老人。
- ?? 環境整治:定期倒掉院子和屋頂的積水,清除花盆托盤內的水源,避免蚊子孳生。
- ?? 飲食推薦:多吃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幫助增強身體免疫力。橙子、獼猴桃或西紅柿都很合適,每天吃兩份對健康有好處。
- ????? 出現明顯癥狀時:如反復高熱、寒顫、大汗及時就醫,首次選區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06 未來希望:科技如何改變瘧疾防控?
最近幾年,抗瘧藥物的耐藥問題被反復提及。科學家們也在積極尋求新突破。例如,RTS,S/AS01疫苗已經在部分非洲國家廣泛推廣使用[2],效果初步顯現,顯著降低了瘧疾相關的住院率。與此同時,基因編輯技術讓部分研究團隊看到了“改造蚊子基因,使其不再傳播瘧疾”的可能性。這些進步,也許會讓蚊子不再作為瘧疾的“幕后黑手”繼續逍遙。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3. Geneva: WHO.
- Datoo, M. S., Natama, M. H., Somé, A., & et al. (2021). Efficacy of the RTS,S/AS01 malaria vaccin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5(1), 34-44.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Malaria’s Impact Worldwid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malaria/malaria_worldwid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