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卡棗核”?小零食里的大風險
81歲患者因進食棗核不慎卡喉,最終導致胸痛來院就診,經檢查發現食道異物。取異物過程中發現食管黏膜損傷,甚至疑似穿孔,病情雖得到手術處理,但仍需進一步觀察。這種病例讓我們對生活中的小意外引發的大問題有了新的反思。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為何食道異物問題如此兇險、如何應對以及如何預防類似的危機。
通常情況下,食道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將食物從口腔輸送到胃部。當某些異物(如魚刺、棗核、骨頭等)卡在食道內時,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胸痛、食道壁損傷甚至穿孔。這些問題不僅使患者極為疼痛,還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并發癥。
食道內異物:小異物,大麻煩
食道異物指誤吞或誤食的異物嵌頓在食道內。對于喜歡吃棗或魚的小伙伴來說,這并不是個陌生的問題。棗核、魚刺、片狀骨頭等堅硬、銳利的異物,很容易在食道的生理狹窄處(如入口處、主動脈壓迫處、食道末端)被卡住。異物一旦卡住,不僅會直接引起局部疼痛感,還可能造成食道黏膜破損、炎癥,嚴重者甚至會引發穿孔。
以棗核為例,尖銳的形狀和特別堅硬的紋理,使得棗核極易嵌頓在食道壁中。長時間的嵌頓會使局部組織發炎、膿性分泌物增多,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細菌感染擴散,甚至因穿孔而引發縱隔炎、胸腔積液等嚴重后果。
食道異物的癥狀根據異物的大小、位置和時間長短而可能有所不同。典型癥狀包括吞咽困難、嘔吐、胸痛等。若未及時處理,繼發問題如食道潰瘍、瘺口甚至食管癌的發生幾率也會增加。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等機體免疫力較低者,處理不及時可能直接造成生命威脅。
如何應對食道內異物?
當食道內異物明確診斷后,治療的關鍵是迅速、安全地取出異物,同時評估異物對周圍組織的破壞程度?,F代醫學中,通過內鏡取異物是一種成熟而安全的技術手段?;颊呷闋顟B下,內鏡醫師會利用活檢鉗、取物工具或者透明帽輔助操作,將異物從食道內安全取出。
如果異物已經對食道壁造成了損傷或疑似穿孔,則需要根據損傷程度決定進一步的處理方式。例如,輕微損傷可通過抗感染治療及局部保護措施痊愈;而大面積穿孔甚至食道瘺口的情況,有時可能需要手術修補。同時,密切監測患者術后的情況,防止罕見但嚴重的并發癥,如感染擴散。
在部分病例中,如果異物長期存在或患者對手術恐懼誤拖,從而發展成復雜性食道瘺或食管狹窄,治療難度和風險會大大增加。因此,及早就醫、專業處理對于食管異物患者至關重要。
預防異物卡喉:日常飲食的八大注意
雖然食道異物問題在醫療上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但最好的處理方式始終是“預防為主”。特別是對于老年人和兒童這類高危人群,日常飲食習慣的調整可以大幅降低卡喉風險。
首先,飲食中應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存在風險的食材。例如,在為老人和孩子準備食物時,去棗核、去魚刺等步驟非常關鍵。其次,養成良好的咀嚼習慣。小口進食,充分咀嚼后再吞咽,可以減少異物進入食道的幾率。最后,避免吃飯時大聲說話或嬉笑打鬧,否則可能因注意力分散而發生誤吞。
此外,假牙患者應注意固定好假牙,避免在進食中因假牙脫位造成吞咽不暢。對于氣管敏感者或年幼兒童,更建議在進食時有家人陪伴,避免忽視吞咽困難等癥狀的早期信號。
預防不止于飲食本身,也在于及時認知和早期應對。如果意識到進食過程中發生異物卡喉,不要嘗試盲目吞咽或刷舌反復咳嗽等方法,而應第一時間到專業醫療機構診治。
珍惜健康,遠離隱患
食道內異物問題看似微小,但可能產生的后果卻深遠巨大。這一問題提醒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千萬別忽視了小的安全隱患。良好的飲食習慣從生活做起,從每餐開始。
同時,學習一些急救常識也很有必要。例如,當他人卡喉時,及時掌握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能在關鍵時刻拯救性命。對于身邊的老人或小朋友多一點關照,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心的飲食環境。
如果不慎出現卡喉等癥狀,不必恐慌和手足無措。選擇??漆t生,早診斷、早治療,通常會順利解決問題。愿大家在“入口之美”中不僅感知美味,更收獲一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