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瘺:生命的“重連”與治愈之道
01 生活中遇見動靜脈瘺
一位年輕媽媽在陪孩子玩跳繩時,注意到自己的手腕皮膚下方有一根鼓起來的血管。起初不怎么在意,以為只是疲勞后浮出的青筋,結果幾天后血管變得更加明顯,還有輕微的跳動。其實,這樣的小變化,有可能和動靜脈瘺有關。動靜脈瘺這個詞,聽上去有些陌生,但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是離我們很遙遠的醫學名詞。它是血管系統里偶爾“走捷徑”帶來的小麻煩,如果沒有及時識別與處理,后果卻無法輕視。
02 動靜脈瘺究竟是什么?
動靜脈瘺(arteriovenous fistula,簡稱AVF)說白了是動脈和靜脈之間形成的非正常“直通道”。本來,血液在動脈和靜脈之間傳遞,會先流過毛細血管網 —— 類似一套過濾和能量交換的小站點。但一旦動脈與靜脈直接連在一起,血流就會繞過毛細血管,造成部分組織獲取養分不足,有時也會讓靜脈承受本不屬于它的高壓血流。簡單來說,這就像是高速公路突然建了一條小路連接主路和輔路,既方便了,但也帶來不少隱患。動靜脈瘺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大類,部位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很多地方,但多見于四肢、頭面部和腦部。
類型 | 常見部位 | 典型特征 |
---|---|---|
先天性 | 四肢、頭面 | 可隨年齡進展,局部腫脹或變形 |
后天性 | 血管豐富部位(如手臂、腦部) | 外傷、手術后突發 |
動靜脈瘺并非常見病,但一旦發生,影響不容忽視。想要識別它,除了關注皮膚表面的血管變化,還要注意一些微妙的體感異常。
03 動靜脈瘺的病因與表現,有哪些人需多加小心?
- 1. 先天因素:部分人出生時動脈和靜脈之間就有異常連接。這類在青少年時期出現擴張、腫塊增大或局部溫度高于其他部位。有研究(Lacour-Gayet et al., 1997)顯示,先天性動靜脈瘺占全部病例的2-3%。
- 2. 外傷引起:日常割傷、銳器傷或交通事故后遺癥,經常成為動靜脈瘺的導火索。比如20歲的男青年小李在一次打籃球后碰撞導致小腿劇痛,4個月后發現腫脹,檢查才查出動靜脈瘺。這提醒年輕人,運動損傷后出現局部跳動和腫脹別忽視。
- 3. 醫源性因素:在醫院里,血液透析患者為了維持治療,常常通過手術“人為”制造一條動靜脈瘺。這條通道方便血液進出,但也有可能帶來并發癥。
- 4. 特殊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更易出現血管壁受損進而形成瘺道(Dutra et al., 2017)。
這些情況并不是說遇到就一定會出問題,但如果你屬于上述人群,建議對身體局部的異樣感受多留點心。
04 動靜脈瘺的臨床表現:哪些信號別忽視?
大多數動靜脈瘺起初并沒有明顯異常。如果愿意比喻,這就像悄悄增加的一條“旁路”,一開始誰都不會注意。但如果瘺道變大,血流增多,才會逐漸帶來以下典型癥狀:
癥狀 | 描述 | 嚴重性提示 |
---|---|---|
局部腫脹 | 皮膚鼓起,按壓有彈性 | 輕微時不疼,持續擴大則要就醫 |
血管跳動 | 局部能摸到“水流感”波動 | 跳動變強,出現疼痛屬危險信號 |
皮膚色變 | 局部泛紅、變暗或溫度升高 | 顏色加深伴有滲液要小心 |
血流異常音 | 聽診可聞及雜音 | 出現“吼鳴音”要警覺 |
遠端肢體乏力 | 偶爾感手腳無力 | 長期乏力、活動障礙提示供血障礙 |
以上癥狀有一點就要早發現,特別是變化持續、范圍增大或合并疼痛時。小提示:有位35歲的女性患者,因手背反復腫脹、偶爾麻木就診,醫生一查發現是動靜脈瘺。這個例子說明,哪怕只是反復的“偶爾”,也值得主動問一問??漆t生。
05 治療動靜脈瘺可以選擇哪些方法?
治療動靜脈瘺的方法大致分三類:保守處理、介入閉合、外科手術。具體選擇要看瘺道的位置、大小、患者的體質等因素。
- 保守管理:小而穩定無癥狀者,密切隨訪。
- 介入治療:微創方式,用導管塞閉瘺道(如栓塞術)。適用于體表較深、高危手術患者。
- 外科修復:對于明顯影響血流、反復發作或介入失敗者,需通過外科手術重新分離血管。
保守治療 | 無癥狀、小瘺,適合密切隨訪 |
介入栓塞 | 導管術封堵異常通道,創傷小、恢復快 |
外科手術 | 嚴重瘺道或合并局部并發癥時最佳選擇 |
簡單來講,輕癥可觀察,大癥需微創或手術,不同階段選擇會有專家為你規劃最合適的方案。
06 “一人一策”個體化治療有多重要?
并不是所有動靜脈瘺都適合同一種處理方式。實際上,瘺道的部位、血流量,甚至個人的職業、生活方式、慢病因素等都會影響醫生的決策。
專家通常會根據你的年齡、健康狀況、瘺道發展情況,以及是否合并基礎疾病等因素綜合評估,制定最科學的治療路徑。這樣可以最大化療效,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07 術后護理與康復小貼士
傷口管理 | 保持清潔干燥,防止感染 |
肢體鍛煉 | 術后循序漸進活動,防止淤血 |
定時復查 | 依醫囑復診,及早發現異常 |
飲食調理 | 高蛋白、新鮮蔬果有助恢復 |
有些朋友問,怎樣預防復發?其實日常均衡飲食加適當鍛煉、遵醫囑按時檢查最靠譜。比如蘋果、瘦肉、菠菜這些常見食材,對血管修復和健康都有好處。術后康復期間,少熬夜、多補充水分、避免局部外力沖擊,可以讓身體恢復得更扎實些。如果發現異常腫脹、持續疼痛、發熱等問題,一定要盡快找醫生。
參考文獻
- Lacour-Gayet, F., Bruniaux, J., & Serraf, A. (1997). Congeni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experience with 27 cases.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63(1), 164-169. https://doi.org/10.1016/S0003-4975(96)01038-8
- Dutra, V. L., da Silva, E. S., & de Faria, J. L. S. (2017). 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Vascular Health and Risk Management, 13, 243-249. https://doi.org/10.2147/VHRM.S134607
- Sidawy, A. N., Gray, R., Besarab, A., Henry, M., Ascher, E., Silva, M., ... & Vascular Access Work Group. (2008). Recommended standards for reports dealing with arteriovenous hemodialysis accesses.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48(5), S2-S25. https://doi.org/10.1016/j.jvs.2008.0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