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支氣管炎的定義與影響 ???
有時候,入冬后總有人覺得嗓子涼涼的,咳嗽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其實,支氣管炎就是這樣一種很常見的小麻煩,但它帶來的影響卻不容小覷。
簡單來說,支氣管炎是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出現了炎癥。氣管、支氣管相當于肺部的“主干道”,一旦這些地方出現問題,呼吸就容易感覺費勁,咳嗽、咳痰也跟著出現。
有數據顯示,在冬春季節,支氣管炎是呼吸科門診中排在前列的常見病[1]。年輕人得支氣管炎,大多癥狀較輕,偶爾可能發展為嚴重,尤其抵抗力弱時更要小心。
02 支氣管炎的信號!常見癥狀識別 ??
- 持續咳嗽:最典型的表現。剛開始可能只是偶爾咳兩聲,慢慢地咳嗽變得頻繁,白天晚上都難以避免。例如,30歲男性小李在支氣管炎發作時就是這樣,總覺得喉嚨干癢,時不時就要咳幾下,后來發展成咳痰,無法安穩入睡。
- 咳痰:剛發病時,痰量不大,但持續幾天后,痰會變多,多為白色黏稠,有時是黃色或綠色。如果發現痰液變色或有異味,說明炎癥可能加重,需要留意。
- 胸部悶脹或輕微疼痛:有些人會覺得胸口發緊,特別是劇烈咳嗽后,會覺得氣不夠用,甚至有點痛感。
- 聲音嘶啞:炎癥波及到附近組織,聲音容易變啞,說一句話總覺得很費力。
- 偶發發熱:有的人體溫略有升高,但大多在38℃以下。持續高熱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合并感染。
快速辨別:如果你最近持續咳嗽一周以上,尤其是痰液增多、顏色變化,或出現胸悶等情況,不要一味等著自己好,盡早就醫總是更安心。
03 支氣管炎的成因:致病機制解析 ??
為什么明明春天也沒怎么挨凍,有的人還是一連好幾天咳個不停?其實,支氣管炎的背后原因挺多,了解原因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應對。
- 病毒感染:最常見的始作俑者。一項研究指出,90%以上的急性支氣管炎病例由病毒引起2。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都很常見。病毒入侵呼吸道后,支氣管黏膜就像遭遇了“入侵者”,立刻發起反應,炎癥癥狀隨之出現。
- 細菌感染:相比病毒少見些,多見于抵抗力下降或原本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常見的致病菌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 環境因素:空氣污染、吸煙、粉塵等也是重要的危險因素。經常接觸廚房油煙,或者家里喜歡點香薰蠟燭這些習慣也可能增加支氣管炎風險。專家指出,長期吸煙者發生慢性支氣管炎的概率要高出非吸煙人群好幾倍[3]。
- 特殊易感人群:年紀較大、免疫力低、原本患有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發生支氣管炎的頻率更高。
說到底,支氣管炎就是在多種刺激下,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被激活,炎癥反應就來了。小心這些風險,才可以少點麻煩。
04 確診支氣管炎的必要檢查 ??
很多人以為,咳嗽就是普通感冒,挺一挺就過去了。其實,支氣管炎要不要進行醫療檢查、怎么確診,非常有講究。
- 肺部聽診:醫生會用聽診器仔細聽察有沒有干、濕啰音。啰音是氣道分泌物增多或狹窄時出現的一種特殊聲音。如果有異常聲音,就要進一步評估。
- X光或CT檢查:當醫生懷疑支氣管炎可能合并肺炎,或者咳嗽超過三周時,會建議拍個胸片看清楚氣管、支氣管甚至肺部組織有沒有其它變化。
- 肺功能測試:如果懷疑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者患者本身有哮喘病史,肺功能測試可以幫助判斷氣道是否存在持續性狹窄或者喘息。
- 炎癥指標檢測:如C反應蛋白、血常規等。急性期出現白細胞上升,表明有明確的炎癥發生。
簡單來說,對于持續兩周以上的咳嗽,或者合并呼吸困難、胸痛、發熱等癥狀,建議不要只靠經驗判斷,一次系統檢查很關鍵。
05 科學治療支氣管炎的方法 ??
很多人一咳嗽就急著吃抗生素,實際上并不是所有支氣管炎都需要用藥??茖W的治療,要分清類型,按需用藥,避免濫用。
- 藥物治療:對于由病毒引發的急性支氣管炎,通常只需要對癥治療,例如止咳藥、祛痰藥。如果出現由細菌引起的癥狀加重,如高熱、膿性痰,醫生會考慮抗生素治療(具體用藥要遵醫囑)。在近期香港有一位30歲的男性患者因持續咳嗽前往三甲醫院,醫生為其開具抗組胺藥物,每日一片口服,幫助緩解咳嗽和分泌物過多的癥狀。
- 非藥物治療:保持空氣濕潤,多喝水,適當休息,可以減輕支氣管的刺激。干燥的環境不僅讓癥狀更難緩解,還容易導致痰液變稠,不易咳出。
- 定期復查:尤其是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定期隨訪,確保病情沒有反復或加重。
小結一下,很多情況下支氣管炎是可逆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必要的時候聽醫生的專業建議,別自己擅自停藥或者隨意換藥。
06 支氣管炎的日常管理策略 ??
- 合理飲食:新鮮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比如胡蘿卜中的β-胡蘿卜素可以支持呼吸道黏膜修復[4],每天吃一根胡蘿卜或者一碗菠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 適量運動: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不過如果正在發作期,建議先以休息為主,等癥狀好轉后再逐步鍛煉。
- 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家里可以經常開窗通風,尤其是做飯后廚房要及時排風,減少灰塵和顆粒物的刺激。
- 避免二手煙:雖然這屬于環境控制的一部分,但和飲食不同。避免吸煙環境對支氣管修復極有幫助,有助于癥狀緩解和減少復發。
- 科學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勞逸結合,是維護呼吸道健康的基礎。
- 出現異常及早就醫:如果有持續咳嗽、胸悶發熱等癥狀,不要等到自己“扛過去”,盡早前往正規醫院呼吸科就診,能有效縮短病程。
日常的這些小習慣,其實就是支氣管炎管理的“軟實力”,簡單、易行,也更容易堅持下來。
?? 結語與行動建議
說到支氣管炎,不必被嚇得焦慮。生活中注意飲食、多通風、適度鍛煉,偶爾咳嗽不要一拖再拖。了解自己的身體信號,發現問題時及時請教專業醫生——這比什么都管用。希望這份指南,能讓你處理小“咳”題時更加自信和從容,也更懂得為健康主動加分。
參考文獻
- Mead, G., & Turner, P. (2015). Bronchiti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51, h4976. https://doi.org/10.1136/bmj.h4976
- Albert, R. H. (2010).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bronchiti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82(11), 1345-1350.
- Vestbo, J., Prescott, E., & Lange, P. (1996). Association of chronic mucus hypersecretion with FEV1 declin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bidit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53(5), 1530-1535.
- Southon, S., & Faulkner, K. (1989). The effects of dietary carotenoids on immune function in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48(3), 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