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肝癌:識別、診斷與科學管理的實用指南
?? 肝癌是什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簡單來說,肝癌是肝臟里的異常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變成了“腫塊”,就像工廠機臺失控,產出混亂東西,還容易蔓延到身體別處。肝臟本來負責分解毒素、儲存能量、調節營養。一旦肝癌出現,整套系統就受影響了。
肝癌往往讓人感受到渾身沒勁、胃口變差、體重下滑,有時候腹部還會鼓起硬塊。到了嚴重階段,不只是健康受影響,連日常生活、家人的情感和經濟壓力都會一起變大。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能早些發現肝癌,治療效果會好不少。但很多人剛開始時沒啥特別的感覺,所以提升警惕很重要(El-Serag, H. B., & Rudolph, K. L., 2007)。
?? 肝癌的癥狀有哪些?怎樣及時發現?
肝癌早期常常不被注意。有些人只是偶爾覺得疲乏無力,好像最近睡再久也提不起神。有的人說胃口變差,不愛吃飯,還經常感到腹部脹滿,這類癥狀在加班、熬夜多的時候,大家容易忽略。
一旦肝癌逐漸發展,癥狀就不再輕描淡寫。常見的有:
- 持續性的右上腹痛或腹脹
- 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幾個月內掉了好幾公斤
- 腹部摸到硬塊,好像有“小石頭”藏著
- 皮膚和眼白變黃(醫學上叫“黃疸”)
- 腹部積液,肚子越來越鼓
有位40歲的男患者,因為最近身體越來越虛弱,肚子明顯鼓起,查出肝臟腫瘤已到晚期。這說明很多癥狀,如果總不見好,尤其是變化不明原因,就該盡早去醫院查一下。
?? 肝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什么?哪些風險因素要警惕?
肝癌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有相當一部分肝癌,是由長期慢性肝炎(特別是乙肝、丙肝)演變而來。病毒讓肝臟經常“發火”,久了細胞容易出錯生變。此外,長期肝硬化(肝臟變硬、結構異常)同樣為肝癌埋下隱患。
- 肝炎病毒感染:中國和亞洲很多肝癌和乙肝病毒密切相關。持續感染多年,肝細胞容易出問題。(El-Serag, H.B., & Kanwal, F., 2014)
- 酒精:經常大量喝酒,會讓肝細胞反復受損修復,增加變異風險。
- 脂肪肝和肥胖:脂肪沉積多,使肝臟環境變壞,容易誘發炎癥和癌變。(Younossi, Z. et al., 2018)
- 黃曲霉素:這是一種霉變食物里常見的毒素,長期吃受污染的瓜子、花生,會讓肝細胞受損。
- 家族遺傳:有些有肝癌家族史的人風險確實會更高。
這些原因其實都在生活中離我們很近。不過,不同人遇到的風險程度不一樣。醫學調查發現:乙肝帶毒者患肝癌比一般人高30倍(El-Serag, H.B., & Kanwal, F., 2014)。所以說,主動了解自己有沒有這些危險因素,特別必要。
?? 如何進行肝癌的有效診斷?檢查流程包括哪些步驟?
肝癌不像感冒用體溫計能測出來,需要專門的檢查步驟。醫院里的診斷流程一般包括下面這幾步:
- 影像學檢查:先做B超,看肝臟有沒有異常包塊。如果看出疑點,接下來能做更詳細的CT或MRI掃描。CT能分層觀察肝臟情況,是發現腫瘤的“放大鏡”。
- 實驗室指標:查血里的AFP(甲胎蛋白)。高出正常值時,醫生會考慮肝癌的可能性。當然,AFP正常也可能有肝癌,需要結合影像結果。
- 組織病理或穿刺活檢:有時候B超和CT都發現了問題,醫生會取下一小塊肝組織,放到顯微鏡下看細胞是否異常。這一步主要用來確認最終診斷。
- 進一步評估:如果懷疑癌癥已經擴散,還需要做骨掃描、胸部CT等。
從做B超到最后確診這條路,要經過幾個環節才保險。醫生判斷的時候,不是一項指標決定一切,而是結合病人全身情況綜合來看。
?? 肝癌治療方案有哪些?預期效果如何?
肝癌的治療需要根據病情“量體裁衣”。大致來看,早期肝癌有機會通過手術直接切除病灶,把異常區域“清理”出去,這類患者預后比較好。中晚期則需要多種治療聯合。
- 手術切除:原理是把腫瘤連同周圍一圈健康組織一起切掉。只適合腫瘤小、肝功能還不錯、沒擴散的病例。
- 局部消融:比如射頻消融,用針插到腫瘤里高溫破壞腫瘤細胞,類似“定點爆破”。小肝癌適用。
- 放療和化療:局部不能切除或已擴散時,依靠藥物控制腫瘤生長。傳統化療效果有限,新型靶向藥和免疫療法進步較快。
- 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通過精準“打擊”肝癌細胞上的分子靶點,副作用相對更小。適合不能手術,病灶廣泛的患者。
以病例中40歲男患者為例,他屬于晚期肝癌伴有腹腔積液和骨轉移,接受了放射治療,并重點處理癌痛和肝功能維護。這種情況,治療重在延緩病情、減輕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研究發現:早期肝癌手術切除五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遠高于晚期(Forner, A. et al., 2018)。治療關鍵在于按階段選擇合適辦法,醫生會為每個人定制方案,別輕信民間偏方。
?? 生活中如何科學管理肝癌風險?
日常習慣能幫我們管好肝臟健康。這里專門說說對肝臟有益的做法,讓生活變得更輕松一點:
- 健康飲食:多吃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芥藍),有研究指出蔬果里的天然抗氧化成分能保護肝細胞(Farinati, F. et al., 2020)。優質蛋白如雞蛋、豆制品,適當補充。新鮮水果攝入也有助于整體健康。
- 定期體檢:有肝炎或家族史的人,每半年或一年查查肝功能和B超。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機會會大很多。
- 適度鍛煉:每周三四次快走、游泳、騎車,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減輕肝臟負擔。
- 疫苗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兒童和高危人群建議盡早接種。
- 避免濫用藥物:隨意用藥可能加重肝臟負擔。有病要請專業醫生指導。
平時多關注身體的小信號,不要諱疾忌醫。身體有異樣,一早詢問醫生最妥當。
?? 參考資料
- El-Serag, H. B., & Rudolph, K. L. (2007).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Gastroenterology, 132(7), 2557-2576.
- El-Serag, H.B., & Kanwal, F. (2014). Epidem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are we? Where do we go? Hepatology, 60(5), 1767-1775.
- Forner, A., Reig, M., & Bruix, J. (2018).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391(10127), 1301-1314.
- Younossi, Z. M., Koenig, A. B., Abdelatif, D., et al. (2016).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a‐analytic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Hepatology, 64(1), 73–84.
- Farinati, F., Cardin, R., & Della Bianca, V. (2020). Diet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chanisms,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perspectives. Expert Review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4(7), 52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