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的早期識別與防治:關鍵時刻的黃金72小時
最近,一位來自吉林省的61歲男性患者因急性腦梗死被診斷入院。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右側枕葉和右側丘腦部位新發腦梗死,并伴有腦部多個區域的小缺血灶。該患者無過敏史,已婚,體重61kg,身高176cm。本文將詳細介紹腦梗死的相關信息,涵蓋可能疾病、治療方案和預防措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
首先,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該患者的檢查報告和異常指標。通過DWI序列和ADC序列的影像學檢查,我們發現右側枕葉和右側丘腦部位存在片狀高信號影,雙側額葉皮層下、雙側放射冠區見點狀等T1、長T2信號影,T2Flair序列呈高信號。這些異常信號都是急性腦梗死的重要標志。這些影像學發現表明患者在右側腦部多個區域發生了缺血性損傷。
可能疾病:急性腦梗死的成因與危害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血流中斷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起的腦細胞不可逆性損傷。常見的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或閉塞、心源性栓塞(如心房顫動導致的血栓脫落)、血液高凝狀態等。腦梗死往往發病迅速,癥狀嚴重,包含偏癱、失語、感覺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研究表明,腦梗死是全球第二大常見死因,僅次于心臟病。中國每年新發腦梗死病例近200萬例,其中約30%的患者在發病后一年內死亡,另有30%-40%的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長期護理。早期識別和治療對于降低腦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具有重大意義。
治療方案:急性腦梗死的救治策略
急性腦梗死的治療目標在于盡早恢復腦部血流,減少腦細胞損傷,從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靜脈溶栓治療、機械取栓術、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治療等。靜脈溶栓治療需要在發病后4.5小時內進行,因此患者盡早就醫至關重要。機械取栓術適用于大血管閉塞引起的腦梗死,能有效恢復血流,提高治療效果。
預防措施:遠離腦梗死,健康生活
鑒于腦梗死的嚴重危害和高發病率,預防工作尤為重要。高危人群包括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及長期吸煙、飲酒和缺乏運動的人群。預防腦梗死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基礎?。悍e極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定期監測并按時服藥。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鹽分和油脂攝入。戒煙限酒,增加運動量,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
3. 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特別是腦血管病高危人群,應重點檢查頸動脈彩超、腦部CT或MRI等。
4. 了解腦梗死的早期癥狀:包括突然的語言不清、面部或肢體無力、一側肢體麻木或感覺障礙、頭痛、頭暈等。如出現以上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最近的醫院。
通過采取以上預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死的發病風險。若不幸發生腦梗死,早期識別和及時治療同樣至關重要。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重視自己的健康,及早預防疾病的發生。
引用文獻
- Wang, W., Jiang, B., Sun, H., et al. (2017).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480 687 Adults. Circulation, 135(8), 759-771.
- Benjamin, E. J., Blaha, M. J., Chiuve, S. E., et al. (2017).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7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135(10), e146-e603.
- Campbell, B. C. V., Mitchell, P. J., Yan, B., et al. (2015).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 Perfusion-Imaging Sele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11), 1009-1018.
- Hacke, W., Kaste, M., Bluhmki, E., et al. (2008).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 to 4.5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9(13), 1317-1329.
- Donnan, G. A., Fisher, M., Macleod, M., Davis, S. M. (2008). Stroke. The Lancet, 371(9624), 1612-1623.
- Chinese Strok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Chines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2014.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 48(4): 24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