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惡性腫瘤防治科普指南
有時,我們身邊的同事無意間咳嗽了幾聲、家人偶爾抱怨氣不太順,可能只是小感冒,但也讓不少人心里犯嘀咕:要不要擔心肺部有問題?其實,關注肺部健康不需要"談癌色變",只要認識關鍵風險、學會基本預防方法,就能讓自己更踏實。下面聊聊與肺惡性腫瘤相關的那些事兒。
01 肺惡性腫瘤到底是什么? ??
簡單說,肺惡性腫瘤是指肺部的細胞異常生長,并且能侵襲周圍組織,有可能向其他器官擴散。最常見的類型就是肺癌。它不像普通感冒那樣容易被發現,往往在身體內部悄悄成長。當肺部的"小衛士"細胞變得不聽話,開始無節制分裂時,惡性腫瘤就有機會出現。
需要留心的是,肺部惡性腫瘤不是罕見病,據統計,它已經成為全球最常見、致死率較高的腫瘤之一(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2022;72(1):7–33)。這提醒我們,對這類疾病保持基礎認識真的很重要。
02 肺部給的信號有哪些???
- 持久咳嗽: 不是一天兩天的輕微不適,而是咳嗽持續好幾周都不見好轉,甚至咳嗽加重。
- 咳痰帶血: 痰液中偶爾帶點血絲,有時反復出現,這種情況尤其需要警覺,不能一拖再拖。
- 胸痛或胸悶: 無明顯誘因的胸口疼痛,呼吸時加重,是不少肺癌患者最先注意到的異常。
- 呼吸急促: 上個樓氣喘吁吁,明明平時體力還行,最近卻覺得簡單活動也會喘。
- 聲音嘶啞或持續低熱: 連續一段時間嗓子沙啞、體溫略高,有時被當成慢性咽炎反復治療。
說起來,有位38歲的男性因為持續咳嗽加重、胸痛入院,結果經檢查后確診為肺惡性腫瘤,并且發現有轉移。這個例子正好說明了,以上信號真不能忽視。早發現總比拖延要好,早點就醫才能爭取更好的治療結果。
03 什么因素讓肺部更容易生病???
- 長期吸煙: 肺癌與吸煙的關系非常直接。煙草中的致癌物讓肺部黏膜長期受刺激,異常細胞逐步增加。據美國一項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約85%的肺癌患者有過吸煙史(Thun MJ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priorities for prevention. Carcinogenesis. 2010;31(1):100-110)。
- 長期接觸有害物質: 比如石棉、放射性氣體氡、柴油尾氣等。部分工種(如礦工、建筑工人)長期暴露在這些環境下,風險明顯提高。
- 遺傳和年齡問題: 有家族肺癌史的人或年紀漸長者,患病概率更大。原因在于遺傳易感性和身體修復能力下降的共同作用。
- 空氣污染: 城市大氣、PM2.5顆粒等污染源讓肺部無形中承受更多壓力,相關研究顯示空氣質量較差地區肺癌發病率更高(Turner MC et al.,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II.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7;125(8):087013)。
這些因素單獨出現就值得關注,幾項疊加,風險會進一步增加。這也是為什么建議高危人群需要更加重視定期體檢。
04 醫生通常怎么判斷肺部腫瘤???
真正判斷是否患上肺惡性腫瘤,醫生會用到一系列的檢查手段:
- CT檢查
- 目前最常用的是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清楚看到肺部有沒有小結節、腫塊或其它改變。如果發現異常,醫生會根據大小、形態來進一步判斷風險。
- X光檢查
- 有助于初步篩查肺部大范圍的異常,但是對早期微小病變不夠敏感。
- 組織活檢
- 取出一點可疑組織進行顯微鏡下鑒別,這是確診腫瘤類型和分期的關鍵步驟。有時還會結合免疫組化、基因檢測,為后續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Travis WD et al., 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 J Thorac Oncol. 2015;10(9):1243-1260)。
大部分人第一次面對這些檢查難免緊張,實際上,大多數操作都很安全。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不必過度憂慮流程本身。
05 肺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 手術切除: 獨立腫塊、未擴散時,直接切除效果最佳。不過并非所有患者適合手術。
- 放射治療: 利用高能射線攻擊癌細胞,適合不能手術或術后補充。部分局部晚期病例也會采用。
- 化學治療: 通過藥物全身殺滅異常細胞。傳統化療常和放療或手術組合,早中期肺癌和部分晚期患者均有機會用到。
- 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 更精準地針對癌細胞分子異常進行攻擊,部分特殊類型肺癌(如EGFR/ALK突變、PD-1/PD-L1高表達)患者受益明顯。比如之前提到的38歲男患者,醫生就為他選擇了鉑類藥物和靶向藥物聯合治療,效果穩定,周期內基本生活無影響。
不同階段可以有多種組合。療效如何,除了治療本身,身體狀況、分期和耐受性也影響很大。大部分患者可通過精準化方案延長生存并提高生活質量(Planchard D et al.,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n Oncol. 2018;29(Suppl 4):iv192–iv237)。
06 日常怎么保養肺部健康???
- 深色蔬菜: 例如西蘭花、菠菜、胡蘿卜等富含抗氧化物,有助于修復身體日常"小損傷"。建議一日兩餐都安排一點深色蔬菜,既能補充維生素,又適合肺部健康。
- 高蛋白食物: 比如雞蛋、魚肉和豆制品,幫助修復受損組織。尤其是完成化療、放療后,適度增加蛋白質有益身體恢復。
- 多飲水: 平時喝水不僅可以清潔呼吸道,還能改善新陳代謝。一般建議男性每日飲水2000-2500ml,女性1800-2200ml(可根據體型調整)。
- 定期復查: 治療結束后要準時回醫院復查,一般3-6個月一次。能及早發現身體細微變化,減少復發風險。
- 適量運動: 慢走、打太極、游泳等有氧運動,對身體狀態有積極影響,但要根據體能量力而行。
有一點很重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穩定的作息也是保護肺部健康的重要部分。一旦發現癥狀反復或新出現不適,應盡快就診,別在家拖延。
主要參考文獻
-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2022).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Cancer J Clin, 72(1), 7–33.
- Thun MJ, Linet MS, Cerhan JR, Haiman CA, Schottenfeld D. (2010). The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priorities for prevention. Carcinogenesis, 31(1), 100-110.
- Turner MC, Krewski D, Diver WR, et al. (2017).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ncer Mortality in th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 II.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5(8):087013.
- Travis WD, Brambilla E, Nicholson AG, et al. (2015). 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 J Thorac Oncol, 10(9):1243-1260.
- Planchard D, Popat S, Kerr K, et al. (2018).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n Oncol, 29(Suppl 4):iv192–iv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