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骨頭更軟,既容易受傷,也比成人更有自愈力,這就是為什么兒童骨折常用保守治療而不是直接手術。
疾病類型 | 典型特征 | 生活實例 |
---|---|---|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 新生兒大腿紋路不對稱、活動度差 | 3個月女孩,媽媽發現換尿布時左腿不容易分開 |
特殊骨折(如綠枝骨折) | 跌倒后局部輕微腫脹 | 8歲男孩,體育課摔傷,手腕按壓有隱約疼痛 |
骨骺損傷 | 運動后關節附近持續性疼痛 | 12歲男生,踢球后膝蓋隱痛,一周未好轉 |
脊柱側彎 | 站立時一邊肩膀高一邊低 | 10歲女孩,家長發現穿裙子時腰線歪了 |
扁平足 | 足弓塌陷、走路易累 | 7歲男孩,總喊腳乏、有時腳面疼 |
常見檢查項目 | 適用情形 | 說明 |
---|---|---|
X線 | 骨折、骨骼畸形 | 最常規的骨頭影像檢查 |
超聲 | 髖關節發育不良 | 嬰幼兒髖關節首選,無輻射 |
MRI | 軟組織、骨髓病變 | 復雜或疑難病例時使用 |
治療方案不是“一刀切”。小兒骨頭的自愈潛力很強,大部分輕度損傷能通過保守治療自然恢復。舉個例子:
治療方式 | 適用對象 | 治療重點 |
---|---|---|
保守治療(如石膏、夾板) | 大部分未移位骨折、早期畸形 | 減少活動,促進自愈能力發揮 |
物理康復 | 術后或損傷后功能鍛煉 | 恢復肢體活動,防止萎縮 |
手術治療 | 嚴重移位骨折、先天畸形 | 校正結構異常,恢復解剖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