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肺部迷霧:肺栓塞的診斷標準揭秘
01 簡單說說:肺栓塞是什么?
有時候,一些原本屬于身體其他部位的小血塊會突然跑到肺部,就像馬路上突然闖入的一輛卡車,堵在了運輸的要道上。這種情況醫學上叫做“肺栓塞”。簡單來講,肺栓塞就是肺動脈被血栓(血塊)堵住,導致血液流通受阻。
這種血塊通常起源于腿部深處的靜脈,隨后順著血流來到肺部。如果堵得嚴重點,肺部的氧氣供應會受到嚴重影響,對全身健康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02 注意這些信號:肺栓塞的早期癥狀
其實,肺栓塞早期很容易被忽略。有人剛開始只是偶爾覺得喘不上氣,或者偶爾有點胸悶,和爬樓感一樣。
舉個例子:有位36歲的女士,平時健康,近期長時間乘坐飛機回國,下飛機后三天偶爾感到輕微呼吸急促,沒有其他異常。結果沒太注意,出現持續性的胸痛后才就醫。從她身上可以看出,初期癥狀往往不典型。
癥狀 | 常見表現 |
---|---|
輕微氣短 | 活動后偶感呼吸費勁 |
偶有胸悶 | 沒有明顯的誘因、斷斷續續 |
乏力 | 無力、稍微休息便緩解 |
03 為何重視?肺栓塞診斷的意義
肺部堵塞一點點,看上去也許沒什么,但它可能讓身體像是被掐住了氣管。
如果不早點發現,肺部缺氧會傳導到心臟,增加心臟負擔。研究顯示,急性肺栓塞如果不及時處理,24小時內死亡率可達11%[1]。
比較令人頭疼的是,該病的早期癥狀常常被誤認為是普通的勞累、慢性咳嗽等,錯過黃金搶救期。
及時、準確的診斷,不僅關系到病人的生死,也直接影響后續治療方案的選擇。
04 醫生怎么看?肺栓塞的臨床診斷標準
- 1. 病史分析
包括近期有無長時間臥床、手術、懷孕、深靜脈血栓史等。
例:一位68歲男士,因股骨骨折臥床,數天后突發持續胸痛,這類病史容易讓醫生懷疑肺栓塞。 - 2. 體檢發現
可能有呼吸頻率增快、心率變快、血壓下降等,不過這些體征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 - 3. 輔助檢查
實驗室可以查D-二聚體(高時提示血栓風險增加),但不是確診標準。
血氣分析可發現氧飽和度降低,部分人會輕微發紺(口唇略青)。
評分項目(Wells評分) | 加分值 |
---|---|
下肢深靜脈血栓癥狀 | +3 |
肺栓塞其他診斷可能性小 | +3 |
心率大于100/分 | +1.5 |
三日內手術/臥床 | +1.5 |
腫瘤病史 | +1 |
05 關鍵一步:影像學檢查在肺栓塞診斷中的作用
當臨床高度懷疑肺栓塞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影像學檢查?,F在,CT肺動脈造影(CTPA)被公認是診斷肺栓塞的"金標準",只需短時間內靜脈注射造影劑,就能清楚顯示血管內有無血塊。
其實,有些患者因腎功能問題不適合CT造影,可選擇通氣灌注掃描(V/Q scan)。部分較小的血栓可能通過超聲心動圖間接反映,但這種方法更適用于危重患者初步篩查。
- CTPA:最常用、最直觀的影像學確診辦法。
- V/Q掃描:用于造影劑過敏或孕婦等特殊人群。
- 超聲心動圖:用于發現心臟壓力變化,輔助判斷。
06 后續怎么做?肺栓塞的管理與預防
肺栓塞確診后,合理治療和科學預防并重,這樣才能減少并發癥和復發。
管理通常包括:
- 抗凝藥物治療(如華法林、肝素),防止血栓增大或新發
- 重癥時可采用溶栓或導管清除
- 個別可需植入下腔靜脈過濾器
日常建議 | 好處 |
---|---|
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 | 有助提高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形成概率 |
多喝水 | 幫助稀釋血液,減少血液黏稠度 |
新鮮蔬菜、水果 | 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對血管健康有益 |
保持健康體重 | 減輕身體負擔,有利于心血管系統 |
其實肺栓塞可防可控,不需要特別恐懼,合理飲食、充分活動,定期隨訪,才能把健康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一旦發現自己有高風險因素或可疑癥狀,主動就診、詳細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與危險因素,會大大提升診斷效率與準確性。
07 參考文獻
- Goldhaber, S. Z., & Bounameaux, H. (2012).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Lancet, 379(9828), 1835-184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1)61904-1
- Konstantinides, S. V., Meyer, G., Becattini, C., et al. (2019).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4), 543-603.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405
- Kearon, C., Akl, E. A., Ornelas, J., et al. (2016).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149(2), 315-352. 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15.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