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哼\動遲緩背后的那些事兒
01 帕金森病是怎么回事?
一位67歲的退休教師,最近發現走路時雙手開始不自覺地發抖,寫字也沒過去順暢,有時家人還會說他“像是慢了一拍”。簡單來講,這類變化可能和帕金森病有關。其實,在人群中,帕金森并不罕見。全球每1000人中,平均就有1到2人可能會經歷這樣的困擾[1]。
帕金森病屬于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這種病的發生,和大腦內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減少有關。多巴胺像是身體指令的“傳話筒”,一旦數量變少,動作就會變笨拙,甚至感到四肢沉重。
02 運動遲緩具體會表現哪些信號?
有位72歲的男性患者,近一年明顯感覺穿衣、起身、系紐扣變得很費勁,做任何動作都慢了許多。家里的杯子總是差點“托不穩”,甚至容易差點跌倒。運動遲緩在帕金森病中十分常見,通常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動作緩慢:舉例來說,刷牙、炒菜、上樓都比平時拖沓,感覺就是“使不上勁”。
- 反應遲鈍:別人遞過來東西時,總會覺得自己反應比平常慢半拍。
- 日常自理變難:如扣扣子、脫鞋襪變得磕磕絆絆,不如從前流暢。
03 為什么會出現運動遲緩?
說起來,運動遲緩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帕金森病的大腦黑質區域,原本就像身體的“控制臺”,專門分泌多巴胺幫我們完成各種細微動作。隨年齡增長,或者因為遺傳、環境因素影響,黑質中的多巴胺細胞就會逐漸減少。沒有了這些“傳話筒”,各種反應和動作就像缺了潤滑油的機器,會越來越“卡”。
風險因素 | 具體說明 |
---|---|
年齡 | 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60歲以上風險明顯增加。 |
遺傳 | 家族有帕金森病史者,患病概率更高。 |
環境 | 長時間接觸某些農藥、重金屬物質,有一定相關性。 |
(文獻參考:Dorsey E.R., et al., Global Parkinson's disease prevalence, 2018, npj Parkinson's Disease)
04 運動遲緩會經歷哪些過程?
階段 | 具體癥狀 |
---|---|
早期 | 偶爾感覺動作不流暢、走路有點絆腳,手部出現細微顫抖,但還不影響日常生活。 |
中后期 | 動作明顯緩慢,穿衣、吃飯變得吃力,經常出現反應慢、活動范圍受限,甚至影響到獨立生活。 |
05 運動遲緩怎么評估,是否發展嚴重?
醫生會通過一系列評估工具和問卷,幫助判斷運動遲緩的程度。比較常用的有UPDRS運動功能評分量表。以53歲的女性患者為例,家人發現她起身慢、表情少,醫生通過簡短的評估測試,發現她的運動分數提高,進一步診斷為帕金森早期。下表是運動功能評估時的一些常見指標:
評估項目 | 內容舉例 |
---|---|
動作速度 | 摸指尖、敲桌子,看反應是否變慢 |
行走能力 | 下達指令,觀察是否容易被“卡住”或拖沓 |
生活自理 | 洗漱穿衣等動作是否花費更多時間 |
(文獻參考:Goetz C.G., et al.,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sponsored revision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 Movement Disorders, 2008)
06 有哪些管理和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是目前緩解運動遲緩的主要方法。藥物可以補充大腦中的多巴胺,改善癥狀。以左旋多巴為代表的藥物,幫助不少患者恢復一定的自主活動能力。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患者進行針對性鍛煉,比如散步、拉伸運動,讓肌肉保持靈活。
方法 | 操作建議 |
---|---|
藥物治療 | 遵循專科醫生指導,按時服藥,定期復診調整劑量 |
專業康復訓練 | 由專業康復治療師設計,規律進行肢體協調鍛煉 |
輔助器具 | 如必要時可選擇手杖、防跌倒裝置等輔助 |
(文獻參考:Bloem B.R. et al.,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s", The Lancet, 2021)
07 平時怎么做更有利?(日常護理建議)
食物 | 功效 | 日常建議 |
---|---|---|
深色綠葉蔬菜 | 富含抗氧化物,幫助對抗大腦老化 | 每日餐食中可適量加入菠菜、羽衣甘藍等 |
堅果(如核桃) | 提供健康脂肪,提升神經健康 | 每周2-3次,兩小把為宜,不宜過量 |
多樣水果 | 維生素和纖維豐富,整體有益大腦活力 | 每天1-2種即可,推薦新鮮食用 |
08 帕金森病的未來有哪些希望?
科學界正不斷尋找更新的治療方向,像干細胞移植、基因療法、甚至腦部可穿戴設備都已在探索中。對于患者和家屬來說,不必過于悲觀,對新技術保持樂觀和關注,配合科學的日常管理,生活質量還是可以慢慢變好的。
(文獻參考:LeWitt, P.A., & Fahn, S. "Levodopa therapy for Parkinson disease: A look backward and forward", Movement Disorders,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