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分級與治療原則的全景解讀
01 呼吸衰竭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在醫院的急診,醫生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個場景:某位中年朋友劇烈咳嗽幾天后,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說話都費勁。其實這背后的一個大魔頭,就是呼吸衰竭。
簡單來講,呼吸衰竭其實是肺部來不及給身體足夠的氧氣,或者沒辦法及時清除體內的二氧化碳。這樣一來,各個器官就會像動力不足的電器,慢慢“熄火”,如果不及時處理,后果會很嚴重。
?? 別忽視:呼吸衰竭常見于肺部疾病、重癥感染,也可能發生在慢性病患者或突發意外后,及時識別和處理非常關鍵。
02 分清呼吸衰竭的類型和程度
呼吸衰竭分為兩大類:低氧性與高碳酸血癥性。判斷方式主要看動脈血氣分析里的兩個指標:PaO2(氧分壓)和PaCO2(二氧化碳分壓)。
類型 | PaO2(mmHg) | PaCO2(mmHg) | 特點 |
---|---|---|---|
低氧性呼吸衰竭 | < 60 | 正?;蛳陆?/td> | 供氧不足 |
高碳酸血癥性呼吸衰竭 | < 60 | > 50 | 二氧化碳排不出去 |
- 輕度:癥狀輕微,活動時偶有氣促,氧分壓或二氧化碳分壓輕度異常。
- 中度:呼吸困難加重,休息時也能察覺呼吸費力。
- 重度:持續嚴重呼吸困難,容易出現精神變化甚至昏迷。
?? 要留心:分清類型有助于選對治療方法,自己感到呼吸越來越費勁時,別拖著,及時到醫院檢查。
03 低氧性呼吸衰竭常由哪些原因引起?
- 1. 急性肺炎 ??
對于年過六旬的曹先生來說,一場重感冒后突然高熱、咳嗽、呼吸困難,最后被診斷為低氧性呼吸衰竭。很快氧合功能明顯下降,血氧低得讓人警醒。從中可以看出,肺炎導致的氣體交換障礙,會讓肺像網狀篩子一樣失效。 - 2. 肺水腫 ??
一場突如其來的心臟衰竭,會讓肺里“進水”,小葉間的氣體交換被嚴重干擾,血氧值很快下降。不少高血壓或心臟病老年人在醫院因為這樣被緊急搶救。 - 3. 急性哮喘或過敏反應
突發性氣道痙攣會讓氣流受阻,雖然肺部看起來“膨脹”,其實氧氣進不去,低氧現象也隨之出現。
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氣促,活動后覺得累,但這種狀態如果短時間內持續變差,很可能就是呼吸衰竭的征兆。
?? 別小看:長期基礎疾病或突發感染都可能讓呼吸系統一下子“掉鏈子”,發現自己氣不夠用,要趁早求助給醫生。
04 為什么會產生高碳酸血癥性呼吸衰竭?
- 1.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
67歲的王女士,因多年吸煙導致肺“彈性”變差,二氧化碳像垃圾一樣堆積在體內。她常常覺得氣短、晨起頭暈,這就是高碳酸血癥型呼吸衰竭的典型表現。 - 2. 神經肌肉疾病
比如重癥肌無力、漸凍癥等讓呼吸肌肉“使不上勁”,氣體排不干凈,二氧化碳忍不住上升。 - 3. 肺氣腫或胸壁畸形
肺擴張受限,二氧化碳排量銳減。
患者可能起初只是偶爾覺得胸悶、困倦,但隨著二氧化碳升高,精神狀態開始下滑,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這說明身體“報警”了。
?? 這提醒我們,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果長期拖延,很容易讓本已不堪重負的肺部功能雪上加霜。
?? 研究發現: “COPD患者并發呼吸衰竭的風險更高,且高碳酸血癥往往預示更嚴重的并發癥?!?br> (Viniol, C., & Vogelmeier, C. F. (2018). Exacerbations of COPD. 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 27(147), 170103.)
05 治療呼吸衰竭,靠什么方法調整?
治療呼吸衰竭,首要原則是:對癥、分層、個體化。不同類型用法各有側重,以下是常見方法及適用場景??
治療方法 | 適用場景 | 注意事項 |
---|---|---|
氧療 | 低氧性呼吸衰竭 | 監測血氧、緩慢調節 |
無創機械通氣(如面罩呼吸機) | 高碳酸血癥型或急性加重期 | 避免過度通氣 高齡、合并多病患者尤其要密切觀察 |
藥物(抗生素、支氣管舒張劑) | 感染或氣道痙攣為主時 | 注意用藥安全,定期復查 |
有創機械通氣 | 嚴重呼吸衰竭或意識障礙 | 需重癥監護條件 |
?? 小結:治療上一定要找出“病根”,有經驗的醫生會根據血氣分析、病因和全身狀況制訂具體方案,“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更有效。
?? 醫學界共識: “氧療和機械通氣是呼吸衰竭的基礎治療,需結合個體差異靈活調整?!?br> (Antonelli, M., et al. (2001).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7), 441–447.)
06 日常預防和護理,能做些什么?
?? TIPS:呼吸系統也愛“好習慣”
- 新鮮蔬果: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提升機體抵抗力。
如:草莓、柑橘 —— 每天一份新鮮水果,有助減輕慢性肺部炎癥。 - 燕麥、堅果:含優質脂肪酸,幫助修復呼吸道黏膜。
每日可以適量加入早餐。 - 選擇主食粗細搭配:燕麥、黑米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整體營養平衡,間接保護呼吸健康。
- 規律鍛煉:散步、深呼吸訓練,對提升肺功能有幫助。
日常護理還應關注個人清潔、避免二手煙、多通風、季節變換時適當增減衣物。對于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定期復查,發現自己感冒后咳嗽不緩解、乏力、氣短時,應盡早就診。
????? 特別提醒: 正規醫院有專門的呼吸康復門診,慢性病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加肺康復訓練,有助于恢復和減少急性發作。
一點體會:呼吸衰竭不可怕,及時應對,生活越活越順暢。
主要文獻引用
- Antonelli, M., Conti, G., Moro, M.L., Esquinas, A., et al. (2001).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4(7), 441–447. [APA]
- Viniol, C., & Vogelmeier, C. F. (2018). Exacerbations of COPD. 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 27(147), 170103. [APA]
- Rochwerg, B., Brochard, L., Elliott, M.W., Hess, D., et al. (2017). Official ERS/A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for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50(2), 1602426. [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