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識別危機、應對好方法
某個周末夜里,正準備入睡時,肚子突然一陣劇痛,忍了好一會兒也沒緩解。家人覺得既然肚子疼,可能就是吃壞肚子,勸你多休息一會兒再看看。其實,急性腹痛是大大小小疾病都可能出現的信號,有時候它像路上的紅燈,提醒我們,眼下或許正有更大的健康問題。怎么分辨輕重?哪些狀況需要趕緊看醫生?每天都有不少人關心這些問題。
01?? 急性腹痛的前奏:認識病因
真正能引起突發腹痛的原因不少。有人因為吃辣炒夜宵,輾轉反側后才發現其實是膽囊炎作祟;也有人,肚子疼得冒冷汗,急診后查出來是闌尾炎,幸好及時處理??傮w來看,胃腸炎、闌尾炎、膽囊炎、腸梗阻、女性異位妊娠、消化道穿孔以及泌尿系統結石等,都是急性腹痛的常見“幕后主使”??。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疾病背后的機制都不完全相同。舉例來說,闌尾炎多見于青壯年,癥狀發展快,有時短時間就需要手術。膽囊炎則常常和飲食脂肪高、結石等有關。而對于女性,若出現月經異常后突發腹痛,還應考慮婦科的一些急癥。此外,年長者發生腹痛時,腸梗阻或穿孔的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常見病因 | 多見人群 | 相關誘因 |
---|---|---|
闌尾炎 | 10-40歲,男女均可 | 下腹不適,輕微發熱 |
急性胃腸炎 | 各年齡段 | 進食不潔、飲食不規律 |
膽囊炎/結石 | 中老年人、女性較多 | 高脂飲食、肥胖 |
腸梗阻 | 老年人居多 | 腹部手術史、腫瘤 |
02?? 臨床表現與癥狀:從痛點到體征
對急性腹痛來說,肚子的“警報”大家都體驗過。起初或許只是隱隱作痛,比如一位32歲的女性,下腹偶爾有點不舒服,剛開始沒拿當回事,結果半夜突然劇痛、冒汗,趕去醫院才得知是卵巢囊腫破裂。
- 輕微表現: 偶爾腹脹、輕微的陣發性疼痛,一般不影響活動,間隔時間長,或在飲食后短暫加重。
- 明顯信號: 疼痛持續加重、伴隨嘔吐、面色發白/發冷、大量出汗、腹部壓痛、反跳痛、發熱等。
- 特殊表現: 少數人還會出現意識模糊、心跳加快、血壓下降,這是異常信號,必須馬上就醫。
03?? 關鍵檢查手段:如何幫助確診
急性腹痛的早期判斷不容易,醫生通常會根據詳細病史和體格檢查來初步鎖定方向。接下來,各種檢查發揮著“偵探”一樣的作用。
影像學檢查: B超、腹部CT、X線片,能夠幫助發現結石、梗阻、炎癥、穿孔、腫塊等關鍵異常。
實驗室檢測: 血常規、尿檢、肝腎功能、淀粉酶、C反應蛋白等,是辨別感染、炎癥、胰腺疾病的重要工具。
??茩z查: 對疑似婦科或泌尿系統疾病的患者,婦科B超、尿hCG、泌尿系CT有很大幫助。
檢查項目 | 優勢 | 常用場景 |
---|---|---|
B超 | 無創、結果快 | 膽系、女性盆腔病變 |
腹部CT | 全腹部排查 | 穿孔、腫瘤、隱匿性病灶 |
血常規 | 排查感染 | 任何可疑炎癥 |
尿檢 | 便捷,提示泌尿系統問題 | 泌尿結石、感染 |
04?? 應對措施:及時處理與急救知識
急性腹痛突發時,該怎么正確應對?首先,別自行服用止痛片或瀉藥,這樣可能掩蓋癥狀,影響后續診斷。簡單來說,安全的初步處理包括停止進食、平臥休息、用少量溫水補液(嘔吐嚴重時要避免口服),有條件時監測體溫和脈搏。對于突發劇痛患者,應在家人陪同下盡快送往醫院急診。
- 隨便吃止痛藥
- 擅自按摩腹部
- 喝大量冷飲或刺激性飲料
- 靜臥、保持安靜
- 準備既往疾病、用藥資料
- 有家人陪護,盡快就醫
05?? 何時就醫:識別緊急信號
很多人糾結,腹痛到底什么程度才要去醫院?有時候,疼痛斷斷續續,好像休息一會兒就能緩解。但有幾種情形,再等就可能耽誤病情。
- 腹痛劇烈、來勢迅猛,無法忍受
- 反復嘔吐、或伴有大量腹瀉
- 腹部有明顯腫塊、壓痛或發硬
- 合并發熱、出冷汗或血壓下降
- 孕婦、兒童、老人突發腹痛
- 腹部外傷后腹痛
說起來,60歲以上的老人容易低估自身癥狀,腹部穿孔、腸梗阻等往往表現不典型。及時行動才是安全之選。
06?? 急性腹痛的心理支持與心態調適
急性腹痛突如其來,不少人下意識會擔憂“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實,僅靠癥狀猜想,常常加重了心理負擔,有的人甚至還沒檢查就更加緊張,疼痛感也隨之放大。適當地溝通、安慰和陪伴很重要。臨床發現,家人和醫護的支持能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焦慮1。
常見心理反應 | 建議做法 |
---|---|
擔心嚴重疾病 | 及時就醫,獲取明確診斷 |
焦慮、不安 | 和家人溝通,分散注意力 |
害怕治療過程 | 詢問醫生治療方案,了解流程 |
07?? 生活調養與預防建議
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習慣能幫忙降低急性腹痛的風險。這里主要講“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 高纖維飲食:多吃粗糧、蔬菜(水煮西蘭花提高腸道排空,可每周2-3次),有助于腸胃動力。
- 清淡蛋白:去皮雞胸肉能減少膽囊負擔,一周安排2-3次晚餐,有利于膽功能輕松運轉。
- 新鮮水果:蘋果中的果膠有助于維護腸道內環境平衡,每天一小個是不錯的選擇。
- 規律作息:均衡飲食、睡眠充足,可以幫助消化系統更穩定地工作,不易出亂子。
此外,40歲以后定期進行腹部超聲或血常規檢查,特別是既往有腸胃病史的人,更有好處。最好的辦法是,日常有疑問時,不妨和醫療專業人士多溝通,減少焦慮。
參考文獻
- Levy, J. F., & Dack, H. (2017).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acute medical admission: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73(3), 550-561.
- Gans, S. L., Pols, M. A., Stoker, J., & Boermeester, M. A. (2015).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tic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Digestive Surgery, 32(1), 23-31.
- Mak, S. P., & Chan, H. H. (2010).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diagnostic aids in acute abdomen.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16(2), 105-112.
- Franz, M. G., & Orlando, R. (2019). Abdominal pain in adult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9), 85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