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與肝膽疾?。航忾_神秘的色素之謎
01 什么是黃疸?
“你最近怎么眼睛有點發黃?”這樣的關心,其實不少人都經歷過。黃疸,就是一種讓皮膚、眼白發黃的表現。通常,這種變化來得很悄然,常常被認為是“上火了”或“沒休息好”。不過背后隱藏的健康信息,實在不容小覷。黃疸主要與體內膽紅素(一種血液代謝產物)水平過高相關,屬于身體給出的一個小信號。
小貼士: 眼白發黃有時比皮膚黃還早出現,早期容易被忽視。
如果發現自己照鏡子時皮膚比平時更黃,無論有沒有不適,都建議留個心眼。這也說明,黃疸并不是一個“單純的顏色改變”,而是多年被醫學界重視的重要健康信號。
02 黃疸的分類
其實,黃疸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現象。根據原因的不同,常見分成三類:
類型 | 機制 | 常見表現 |
---|---|---|
溶血性黃疸 | 紅細胞破壞加速,膽紅素快速增多 | 可能伴有輕度乏力、偶爾面色發黃 |
肝細胞性黃疸 | 肝臟運作異常,膽紅素代謝受阻 | 持續皮膚、眼白黃,有時有惡心 |
阻塞性黃疸 | 膽道堵住,膽紅素無法排出 | 明顯黃染、尿色加深,部分有皮膚瘙癢 |
一位45歲的男性朋友,因上腹不適和近期變黃的皮膚來到醫院。醫生詳細檢查后,發現他由于膽管結石導致阻塞性黃疸。最后經過手術處理,恢復得很順利。這個例子讓我們知道,黃疸背后的原因千差萬別,一定要詳細分辨。
03 肝臟功能與黃疸的關系
肝臟就像個勤勞的“化學工廠”,各種營養、廢物都要在這里“加工”。膽紅素就是紅細胞代謝后的“色素廢料”。如果肝臟本身受損,比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或肝硬化,膽紅素處理環節就會“堵車”。這樣,血液里的膽紅素累積,皮膚、眼睛逐漸變黃。
數據參考:有研究顯示,全球范圍內慢性肝炎患者中10%-30%會有不同程度的黃疸(Gomes-Gouvêa et al., 2022)。
有位32歲的年輕女性,因長期服用草藥導致肝功能損傷,一段時間后出現了持續的眼白發黃。醫生檢查確認肝細胞受損,經過規范治療后顏色逐漸恢復。這個例子說明,肝臟作為核心器官,只要哪里“出錯”,黃疸就可能悄悄找上門。
04 膽道系統和黃疸的聯系
膽道好比是“膽汁高速公路”,負責把肝臟生成的膽汁送到腸道。如果途中被“堵塞”,膽紅素同樣無法順利排出體外。這類阻塞多由于膽結石、膽管腫瘤等。除了皮膚、眼睛發黃外,有時還會出現皮膚瘙癢、尿色變深,甚至大便變淺等。
- 膽結石造成的黃疸多數發生在中老年人
- 膽管腫瘤黃疸多見于漸進性變黃,且無明顯腹痛
一位58歲的女性,突然發現自己皮膚發黃,同時感覺到右上腹部隱隱作痛。醫院檢查后確診為膽結石壓迫膽管。手術取石后癥狀改善。這樣的例子在臨床上并不少見。
TIPS:如果發現自己尿液顏色很深、皮膚突變發黃,且伴有腹部不適,建議盡快找專業消化科就醫。
05 引發黃疸的常見原因
并不是所有黃疸都源于肝臟“發脾氣”。日常生活中,以下幾種情況也容易成為誘因:
原因 | 代表實例 | 特點 |
---|---|---|
病毒感染 | 乙肝、丙肝 | 可能會有全身不適、食欲下降 |
藥物損傷 | 過量使用某些解熱鎮痛藥 | 黃疸出現前可能先有肝區隱痛 |
遺傳性疾病 | Gilbert綜合征 | 多在勞累、感染后黃疸發作,平時不明顯 |
要小心:黃疸可能是急性肝炎或者肝癌的首發表現之一,不要輕視任何顏色的變化。
06 實用:怎么預防和管理黃疸?
說起來,保持肝膽健康其實沒有特別復雜的秘訣,關鍵在于細節。以下建議都是醫學界推薦的日常健康做法,幫你遠離黃疸的小麻煩。
食物推薦 | 功效 | 食用建議 |
---|---|---|
新鮮綠葉蔬菜 | 富含葉綠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肝臟解毒 | 每天1-2碗,最好涼拌或清炒 |
香蕉 | 促進腸蠕動,減少膽紅素重吸收 | 每日1根,早餐或加餐食用都可以 |
全谷類 | 含豐富B族維生素,幫助肝臟代謝 | 替代部分精米面,三餐適量加入 |
柑橘類水果 | 維生素C豐富,有利肝細胞健康 | 每周2-3次即可,無需每天吃 |
- 保證充足睡眠,為肝臟修復提供時間
- 每年體檢一次,特別是肝功能、膽紅素項目
- 如果出現持續變黃的癥狀,建議及時到綜合性醫院的肝膽科或消化科就診
叮嚀:健康早餐,適當鍛煉,偶爾曬曬太陽,都幫助身體自我修復。
參考文獻
- Gomes-Gouvêa, M. S., Andrade, P. D., Ferreira, A. C., et al. (2022).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nd Jaundice Preval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Liver International, 42(4), 815–826. https://doi.org/10.1111/liv.15182
- Schmid, R., & Schweizer, J. (2017). Bilirubin Metabolism and Jaundi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12), 1186–1197.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700884
- Subramaniam, S., & Shankar, A. (2019). Obstructive Jaundice: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5(1), 42–56. https://doi.org/10.3748/wjg.v25.i1.42
健康其實很簡單,把握規律生活、合理飲食和及時就醫的節奏就好。復雜的黃疸,其實也能用平常心對待——關鍵是別忽視早期的小信號,給自己多一份關心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