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表現 | 生活示例 |
---|---|
呼吸緩慢、微弱 | 寶寶出生后,呼吸不規則,吸氣很淺,看上去很少動 |
皮膚顏色異常 | 皮膚偏灰或略發紫,嘴唇周圍顏色明顯不夠紅潤 |
肌張力下降 | 身體軟軟的,四肢無力,抱起來缺乏彈性 |
這些信號剛開始可能并不明顯。舉個例子,有個39周女孩,出生時哭聲比別的寶寶輕,醫護察覺到皮膚略顯灰白,經過及時調整氣道和吸氧,很快轉為正常。這種情況提醒醫生和家長:哪怕只是小信號,也要認真對待。
救治過程強調“時間就是大腦”,越快干預,后果越輕。研究顯示,搶救啟動越早,神經系統受損風險越低(Perlman et al., 2010)。
針對已經發生窒息的新生兒,需要格外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有個35周的男嬰,因羊水污染導致輕度窒息,經特殊護理后,寶寶一周內逐步恢復自主吃奶,體重平穩增長。從中可以看出,細致照護幫助寶寶穩定向好。
窒息事件讓父母容易有自責、擔憂,甚至焦慮。和同伴、專業心理人員聊聊,會有不少幫助。
不必“瘋狂”上網查資料。關注正規醫院、醫生的科普,遠比道聽途說管用。
這個經歷雖然讓人緊張,但大多數寶寶隨時間都能健康成長。家庭的支持,是恢復的關鍵動力之一。
新生命的每一次呼吸都值得被守護。新生兒窒息離我們并不遙遠,了解它、識別它、科學應對它,遠比想象中容易。說到底,家長和醫護的每一次留心,其實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安全墊。用心一點,安心一點,就是最實用的守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