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引導微創介入治療:小切口 大治療
去醫院看病,最怕醫生說“要做手術”。很多人一想到要在身上劃一刀,總是下意識擔心傷口、恢復慢,甚至留下疤痕。其實,現在有了超聲引導下的微創介入治療,醫生只需在體表開個小口子,在超聲機器的精準“導航”下,精準找到病灶,往往一兩天后又能舒舒服服地回家。這項新技術怎樣幫助我們?下面細細聊聊。
01 超聲引導技術:醫生手里的“導航儀” ???
超聲檢查很多人聽說過,體檢時肚子上涂點冷凝膠、探頭一掃一掃,就是它的基本面貌??沙曇龑?,并不只是拿來看,還能“帶路”——醫生在做治療時,通過可實時成像的超聲,把內部結構一覽無余,定位病變部位。比如取活檢、抽液甚至消融腫瘤,醫生只需順著屏幕指示,把針頭準確插到需要的位置。整個過程傷口極小,幾乎沒什么額外損傷。
- 實時監控不依賴輻射,孕婦和孩子也可用。
- 圖像清晰,能避開重要血管,操作更安全。
說起來,超聲好比醫生手中的“導航儀”,讓一些原來“盲打”的操作變得安全又放心。
02 小切口,大改變——微創介入的優點
微創介入治療 | 傳統外科手術 |
---|---|
只需1-2厘米小切口或穿刺點 | 切口常常大于5厘米 |
多數病例下,2-3天出院 | 恢復期較長,住院1周以上常見 |
術后疼痛輕微,恢復快 | 術后疼痛明顯,活動受限 |
感染、并發癥概率低 | 并發癥風險相對高 |
拿李女士(49歲,肝臟腫瘤)為例:她經超聲引導下做射頻消融,僅做了小小穿刺。術后兩天就能下床走路、回家照顧孫女。對比隔壁同病房做開腹手術的朋友,恢復速度大大不同。這個例子,其實能說明微創介入給患者帶來的便利。
- 不同病情適合的手術方式需??漆t生評估,并非所有情況都能做微創介入。
03 超聲引導微創治療可以用在哪里???
- 腫瘤消融:針對肝、腎、甲狀腺等實體腫瘤,通過超聲引導定位,配合射頻、微波等能量,直接“燙死”異常細胞。
有位62歲的男性腎腫瘤患者,醫生用超聲引導定位后完成消融,術后第三天已能自由活動,創口幾乎看不到。 - 穿刺與活檢:遇到不明腫塊、膿腫時,醫生在超聲下操作細針獲取組織,既準又安全。
- 囊腫、積液處理:經常見到肝囊腫、腎囊腫、關節積液,通過穿刺抽吸或注射藥物,基本無恢復負擔。
- 疼痛管理、慢性疾病:如關節炎,能在精準部位注射藥物,減輕副作用。
這些操作都靠超聲實時成像,減小誤傷風險。需要關注的是,不同部位、病變類型接受治療的適應證會有差異,務必要聽從??漆t生建議。
04 手術流程都有哪些環節?
- 術前評估:醫生詳細詢問既往病史、評估身體狀況,部分患者需抽血、影像等檢查。
- 定位與標記:超聲下觀察,精準標出病變部位,有時需多角度多次“瞄準”。
- 無菌準備:做好消毒、防感染工作。
- 手術實施:微創針具或儀器在超聲引導下進針,醫生盯著屏幕,逐步達到目標位置后完成操作。
- 術中監測:關注生命體征、超聲畫面有無異常反應。
- 術后觀察:短時間留觀,確認無術后并發癥一般就可出院。
05 從手術到恢復:如何平穩過渡???
絕大多數患者在超聲引導微創治療后第二天能下床活動。一些項目如肝臟消融,多數三天就能恢復日常生活。局部可有輕微腫脹或短暫酸麻,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 小切口,縫針少,一般不會留下明顯疤痕。
- 恢復期間只需按醫囑少量限制活動,避免劇烈運動。
- 如果術后出現持續發熱、出血等不適,應立即復診。
06 越來越智能的未來方向 ??
技術還在不斷進步——高分辨率超聲、三維成像、智能機器輔助,都讓超聲引導微創介入治療更加精確和安全。未來,人工智能可能實現更自動化的病變識別,大大縮短診療流程。研究顯示,這類微創治療對早期腫瘤、慢性炎癥等領域的療效非常理想[1]。
看得出,隨著科技進步,這種“微創+靶向”的方法,能讓更多人受益,也期待它為我們的健康帶來更多新選擇。
- Blessberger, H., & Binder, T. (2010). Non-invasive imaging: ultrasound.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1(16), 1954-1963. 查看
- Livraghi, T., Meloni, F., Di Stasi, M., et al. (2008). Sustained complete response and complications rates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very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sis: A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 of Hepatology, 49(5), 821-828. 查看
- Mauri, G., Cova, L., Tondolo, T., et al. (2013). Percutaneous ablation of liver and kidney tumors: a novel approach assisted by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uropean Radiology, 23(12), 3407-3415.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