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肝癌介入治療:適應證的背后
肝癌:讓人難以察覺的健康挑戰
有些健康問題,平時幾乎感覺不到,就像春天的風一樣悄無聲息。肝癌就是這樣的存在,大多數人在發病早期沒有明顯的不適,有時只是偶爾感到疲勞,思維里完全不會聯想到肝臟。到了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這位“不速之客”已經在體內潛藏很久。
據2018年《Global Cancer Statistics》報告,全球每年有超過840,000人被診斷為肝癌,其中亞洲占比極高。之所以讓人警覺,是因為它起病隱秘,等到癥狀明顯時,往往已不是最初階段。
介入治療為肝癌患者帶來的新選擇
過去說到肝癌,身邊人普遍想到開刀。但現在,介入治療讓不少患者有了新希望。它的主要優勢是“微創”——不像傳統手術那樣大刀闊斧,而是假借導管、針管等,定向把治療手段送到肝臟病灶,讓好的部分少受損,恢復也更快。
介入治療并不是所有人的專屬,比如一位62歲的男性,近期感到腹部有時脹痛,B超顯示肝臟某處有個不大的腫塊,但整體肝功能不錯。醫生綜合考慮后,為他選擇了介入治療,既避免了大手術,也能有效控制腫瘤。
哪些肝癌患者可以考慮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不是“萬能鑰匙”,醫生會根據不同條件來判斷適用人群。主要考慮這幾個方面:
考察因素 | 舉例說明 | 適用情況 |
---|---|---|
腫瘤大小與數量 | 單個或少數幾個(<5cm),位置較好 | 射頻消融等微創方法可嘗試 |
肝功能狀況 | 42歲的女性,平時未有乙肝史,檢查肝功能基本正常 | 能耐受介入手術,效果較好 |
全身狀態 | 體重減輕但日?;顒幼匀?/td> | 適合嘗試介入,恢復期短 |
主要介入治療方式,一文說清
現在常用的肝癌介入治療方法主要有幾種,適合不同的病情和個體需求。具體有哪些?下面簡單梳理一下:
- 射頻消融 (RFA):適合腫瘤較小、數量不多的情況。利用高溫破壞異常細胞,恢復快。
- 微波消融:原理跟射頻消融類似,但用的是微波,加熱更均勻些。
- 經動脈化療栓塞 (TACE):最常見方法。通過血管把藥物和材料送到腫瘤,讓腫瘤“斷糧又斷藥”,常用于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期肝癌。
- 藥物灌注和放射性粒子植入:一些特殊類型的肝癌適合用這類方法,醫生會結合實際情況選擇。
介入治療后,你需要重點關注的事
介入治療完成后,想要取得長期成效,后續有幾項關鍵內容。許多人會好奇:做完了是不是就安心了呢?事實上,還需要定期檢查和隨訪。
- 影像復查:CT/MRI是常用手段,一般1-3個月復查一次,監測是否有新發或殘留病灶。
- 肝功能監測:周期性抽血,有助于及早捕捉肝功能變化,及時處理小問題。
- 日常生活調整:規律作息、飲食均衡、不熬夜,這些都是幫助身體恢復和維持治療效果的好辦法。
未來:個體化介入治療讓健康更可控
近年來,醫療技術進步迅速,新一代導航系統、靶向藥物、多模式聯合等正在逐步落地。這樣一來,醫生能更精準地確定病灶位置,還能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制定治療計劃。這種“量身定制”,既能提升療效,也讓副作用變得最小化。
比如有位55歲的男性,病灶較為分散但肝功能尚可,醫生結合多項介入技術,為其設計了聯合治療方案,最大程度保住了正常肝臟部分。他現在不僅生活能自理,精神狀態也不錯。這說明通過科學手段,“長期抗衡”肝癌已成為可能。
飲食與生活習慣:主動管控肝健康
說起幫助肝臟健康的辦法,有很多人關心吃什么好。其實,合理飲食和生活規律同樣重要。這里分享幾個簡單建議:
推薦食物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新鮮蔬菜(如胡蘿卜、菠菜) | 富含維生素A/E,有助維持肝細胞健康 | 每天都可以適量食用,做熟也不錯 |
新鮮水果(如藍莓、橙子) | 抗氧化成分高,對肝臟修復有幫助 | 建議早上或下午吃,避免晚上大量食用 |
全谷物(燕麥、糙米) | 益于腸道,減輕肝臟代謝壓力 | 主食可以部分替換為全谷物類 |
- 適度運動(散步、慢跑等)有助維護整體代謝
- 23歲女性,每周參加瑜伽課,肝功能一直穩定,各項檢查也理想
- 按醫生建議定期體檢,更早發現小變化
肝癌風險在哪里?生活細節見端倪
肝癌的出現,和日常習慣、遺傳、年齡等多種因素有關。有研究發現,乙肝病毒感染、經常飲酒、肥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都會增加肝細胞異常風險(Yang, J. D. et al., 2019)。
-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直接損傷肝細胞,增加突變發生概率。
- 酗酒:乙醇代謝過程中產生有害產物,讓肝臟受損。
- 肥胖與脂肪肝:脂類堆積,慢慢讓肝組織“負擔過重”。
- 環境暴露:長期接觸農藥、黃曲霉素等有害物質,促進異常細胞形成。
- 年齡和家族史:50歲以上風險增高,有肝癌家族史需多加留心。
一點收尾話
肝癌雖然難以察覺,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重視規律的隨訪,日常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多一分把握。重要的是,遇到身體上的微小變化,不妨多給自己一點關注。有困惑時,及時找專業醫生咨詢,是最靠譜的方式。
關注生活細節,享受健康人生,這看起來是小事情,卻常常決定著大不同。
參考資料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https://doi.org/10.3322/caac.21492
- Yang, J. D., Hainaut, P., Gores, G. J., & Roberts, L. R. (2019). A global view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nds,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10), 589-604. https://doi.org/10.1038/s41575-019-0186-y
- Llovet, J. M., Kelley, R. K., Villanueva, A., Singal, A. G., Pikarsky, E., Roayaie, S., Lencioni, R., Koike, K., Zucman-Rossi, J., Finn, R. S. (202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7(1), 6. https://doi.org/10.1038/s41572-020-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