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秘密:揭開病毒性肝炎的面紗
01. 病毒性肝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身邊有人突然說體檢時發現“肝功能異?!?,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驚訝。其實,病毒性肝炎在全球很常見,不論南方北方,辦公室一族還是老年人群,都可能悄悄遇到這個“朋友”。它是一類由多種病毒引起的肝臟炎癥,長期進展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最近一項研究提到,全球約有3.25億人正在與乙型或丙型肝炎做著“慢性拉鋸”。這提醒我們,肝炎并不像只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名詞,它可能就藏在身邊。
最近一項研究提到,全球約有3.25億人正在與乙型或丙型肝炎做著“慢性拉鋸”。這提醒我們,肝炎并不像只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名詞,它可能就藏在身邊。
小提醒:即便看起來很健康,部分肝炎類型在初期幾乎無癥狀。
02. 甲型、乙型、丙型……常見類型有啥不同?
類型 | 主要傳播方式 | 典型表現 | 易感人群 |
---|---|---|---|
甲型肝炎 (HAV) | 污染食物/水 | 急性發熱、黃疸 | 兒童、旅行者 |
乙型肝炎 (HBV) | 血液、體液 | 慢性感染可能、肝硬化 | 新生兒、醫療工作者 |
丙型肝炎 (HCV) | 血液為主 | 長期隱匿,數十年無明顯癥狀 | 輸血患者、靜脈吸毒者 |
丁型肝炎 (HDV) | 與乙肝合并感染 | 癥狀類似乙肝但更重 | HBV攜帶者 |
戊型肝炎 (HEV) | 類似甲型 | 急性肝炎、孕婦危險大 | 中老年、孕婦 |
說起來,曾經有一個28歲的女教師小林,因出國旅游回來不久,突發高燒和食欲下降,被確診為甲型肝炎。這種情況大多能自愈,幾乎很少轉為慢性(Coffin & Maguire, 2014)。這個例子說明,旅行期間的不潔飲食也可能帶來意外“麻煩”。
03. 甲型肝炎:水和食物里的“小麻煩”
在夏天吃了沒洗干凈的水果或者喝了不明來源的自來水,偶爾會出現惡心、輕微肚子不舒服。像甲型肝炎這樣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病,常常就是如此開始的。其初期表現并不嚴重,常伴隨輕微乏力、偶有惡心,上廁所后發現尿色有些偏黃。如果合并持續數日的黃皮膚、黃眼睛,這才會讓人警覺。
不過,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在經過休息和對癥治療后,都能順利恢復,不會遺留什么“尾巴”(Teo, 2012)。
不過,大多數健康成年人在經過休息和對癥治療后,都能順利恢復,不會遺留什么“尾巴”(Teo, 2012)。
Tips:甲型肝炎大多不發展為持續性疾病,日常注意飲食衛生即可。
04. 乙型肝炎:沉默進展的健康威脅
乙型肝炎傳播途徑多,包括血液(如輸血)、母嬰、性接觸等。不同于甲肝的“來得快去得快”,乙肝有時像個不速之客,早期可能只有輕微乏力,偶爾右上腹不適。隨著感染時間的推移,部分人發展為慢性肝炎,數年到十幾年后出現肝硬化,甚至誘發肝細胞癌。
病例:陳師傅,45歲,某工廠職工,體檢意外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平常無明顯不適。后續進一步檢查,提示早期肝硬化(El-Serag, 2012)。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乙肝有時能悄悄發展多年,不見“聲響”。
乙肝患者在中國屬于重點關懷對象。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乙肝慢性攜帶者中,最終約15%可能出現嚴重后果,比如肝功能衰竭(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05. 丙型肝炎:隱身進行的慢性危機
丙型肝炎常見于某些高危人群,如長期血液透析、靜脈吸毒史等。不同于乙肝的檢測普及,丙肝“潛伏”能力很強,多數人早期幾乎沒有不適,直到多年以后因疲勞、肝區持續不適等明顯表現才就醫,但此時肝臟可能已經受到一定損害。
典型案例:張女士,53歲,通過獻血篩查偶然知曉自己患有丙型肝炎。從來沒覺得哪里有問題,直到進一步體檢發現轉氨酶升高。這種情況在丙肝患者中并不少見(Alter, 2007)。
研究表明,全球丙肝感染者約7100萬。因初期隱匿,60%以上的患者未能及時發現,拖延診療(Alter, 2007)。 06. 病毒性肝炎的風險因素:為什么會中招?
- 飲食與水源污染: 甲肝、戊肝多與不潔飲水、不合規餐飲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
- 血液傳播風險: 不規范手術、靜脈注射、針具混用均增加乙肝、丙肝感染概率。醫療工作人員和靜脈吸毒者需要特別警惕。
- 母嬰及性傳播: 乙型和丁型肝炎可通過孕婦胎盤、分娩過程以及性接觸傳染。新生兒若接種疫苗及時,風險降低明顯。
- 特殊人群和年齡因素: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丙肝、戊肝后更易進展為嚴重并發癥。
- 遺傳易感性: 有慢性肝病家族史者,對病毒性肝炎易感風險略高。
07. 預防和生活建議:怎么更安心?
特別建議:預防比治療更有“性價比”。具體的生活措施如下——
- 魚類等食物 ?? : 含豐富蛋白,有助肝細胞修復。建議每周可安排2-3次,適量為好。
- 新鮮蔬果?? : 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維護肝臟新陳代謝。三餐加入各色蔬菜,搭配當季水果。
- 全谷粗糧: 谷物類(如燕麥、糙米)促進腸道健康,減輕肝臟負擔。日常可與精白米面輪換。
- 接種疫苗??: 針對乙型、甲型肝炎,按國家計劃正規的門診注射疫苗,是防護關鍵一步。
- 定期體檢: 40歲以后建議每2年查一次肝功能,有肝病家族史或高危暴露史者應更關注。
- 有疑慮時就醫: 若發現不明原因的乏力、持續食欲差、皮膚變黃,及時咨詢消化科或傳染科。
- 選擇正規機構: 化驗、疫苗和治療相關服務,需前往具備傳染病資質的公立醫院。
友情建議:飲食做到多樣均衡,養成良好洗手習慣,是保護肝臟健康的有效辦法。
最好的做法是,發現疑問隨時問醫師,不必過度焦慮。
最好的做法是,發現疑問隨時問醫師,不必過度焦慮。
參考文獻
- Alter, M. J. (2007).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17), 2436-2441.
- Coffin, C. S., & Maguire, M. (2014). Hepatitis A: old and new.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30(3), 266-272.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
- Teo, C. G. (2012). Hepatitis A worldwide.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5(5), 507-51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Hepatitis B.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 Yang, J. D., et al. (2019).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advances in national screening. Lancet Oncology, 20(1), e61-e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