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顯著延長生存時間
不同患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比如有HER2過表達的患者,單克隆抗體效果明顯;而三陰性乳腺癌目前推薦嘗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尤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類型乳腺癌都適合使用上述免疫治療,具體得看醫生對病情的詳細評估。
數據說話更直接。有一項2020年發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國際多中心研究顯示,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接受PD-L1抑制劑atezolizumab聯合化療時,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較單用化療多出約2個月。此外,部分患者病情穩定甚至縮小,耐受性也在可控范圍內(Schmid et al., 2020)。
不過,并不是所有實驗結果都帶來驚喜。免疫治療在某些分型的乳腺癌中反應平平。有的患者僅有輕微改善,部分人還會出現疲勞、皮疹、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比起傳統化療,大多數免疫治療的副作用算溫和,但個別免疫相關問題(比如肺炎、甲狀腺異常)也不可忽視。
治療方式 | 主要副作用 | 適用人群 |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乏力、皮疹、便秘、偶發免疫相關炎癥 | 部分晚期或難治性乳腺癌患者 |
單克隆抗體 | 輸液反應、心臟功能影響 | HER2陽性乳腺癌 |
這也提醒,免疫治療雖然潛力大,但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療法?;颊咝枰歪t生仔細權衡利弊,合理選用。
乳腺癌患者之間的體質、腫瘤分型、甚至微環境都不同,免疫治療其實并沒有統一的模式。醫生現在更注重個體化——用“精確配匙”的思路,為每位患者定制方案。
比如一位57歲的女性,通過生物標志物檢測后,醫生建議她參加免疫聯合治療研究。幾個月后,她的腫瘤明顯縮小,且副作用較少。這再次說明,個體化治療能力強,為患者多一份希望。
展望未來,免疫治療不僅是乳腺癌的“錦上添花”??蒲腥藛T嘗試將多種免疫療法組合,比如聯合靶向藥物、化療,甚至用更智能的細胞編輯技術,有望準確鎖定“漏網之魚”。
有意思的是,越來越多乳腺癌患者親歷免疫治療帶來的變化,逐漸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當然,治療路上不只看某一項新技術,而是如何結合手里所有的資源,量身打造出最合適的選擇。這提醒我們——積極探索新方法的同時,也要和專業醫生密切溝通,共同做出最優決策。
假如已經經過乳腺癌治療,出現體重波動、易疲勞、情緒低落等現象,建議及時和營養師、心理醫生溝通,爭取有針對性的幫助。如果遇到持續發熱、關節紅腫、或嚴重腸胃不適,務必及時前往正規醫院評估,不要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