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梗阻:四大癥狀與您的健康提醒
晚飯后肚子不太對勁,有點不舒服,不過你還是忍著熬到晚上。第二天一早,不僅腹部持續疼,甚至開始嘔吐,肚子也鼓脹得厲害。你或許以為只是簡單的腸胃不適,可其實,這可能和一種叫“腸梗阻”的疾病有關。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應對,健康甚至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脅。腸梗阻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要特別警覺的信號?今天簡單聊聊這個問題,讓大家明明白白保護自己的消化健康。
01 什么是腸梗阻?
腸梗阻,簡單來說,就是腸道管道被“堵塞”了。無論因為腸壁收縮出了問題、腸道旁邊長了腫塊,還是吃進了不容易消化的東西,只要腸子某一段不通暢,里面的氣體、食物和消化液都容易卡在那兒?!岸萝嚒币坏﹪乐?,腸道會脹大,腸壁血流受阻,甚至出現壞死。據2022年《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統計(Ten Broek et al., 2022),腸梗阻是消化外科急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約占所有急腹癥的15~20%。
腸梗阻有兩大類型:機械性(有實體堵住,比如腫瘤、粘連、寄生蟲等)和功能性(比如腸道動力變弱)。多數患者病情發展較快,需要盡早處理。
02 四大癥狀:哪些信號值得警惕?
癥狀 | 早期變化 | 典型表現 |
---|---|---|
腹痛 | 輕微、不太規律的腹部不適 | 劇烈且陣發性疼痛,如“絞痛” |
嘔吐 | 偶爾惡心、反酸 | 反復嘔吐,可能帶有食物、膽汁甚至惡臭氣味 |
腹脹 | 輕度腹部脹氣 | 肚子迅速變鼓,皮膚緊繃,穿褲子變緊 |
排便異常 | 短時間排便減少 | 完全排不出大便,放屁次數減少或沒有 |
03 生活中的信號:簡單案例解析
- 腹痛突襲:王先生(45歲,男性)是一位辦公室白領,近一周因工作壓力大又不規律就餐,晚上突然感到腹部絞痛,間斷發生,最初以為是普通胃痙攣,自己用熱水袋敷了一會,有所緩解,沒想到第二天痛感加重。這種劇烈且周期性加重的疼痛,其實正是腸梗阻的常見信號。
- 嘔吐并非“小問題”:陳阿姨(68歲,女性)前期只是輕微惡心,隔天開始連續嘔吐,吐的內容物帶有濃烈的膽汁味,還伴隨著高熱,送醫后被確診為機械性腸梗阻。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嘔吐并不是普通腸胃炎那么簡單,和“阻塞”密切相關時需要格外重視。
- 腹脹和排便終止:趙先生(58歲,男性)肚子突然脹得厲害,褲腰明顯覺得勒著,這兩天徹底排不出大便。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腸黏連導致的梗阻。這說明,短時間的排便減少有時還不明顯,但一旦完全停止,就必須高度警惕腸道發生了嚴重問題。
04 腸梗阻為什么會發生?風險因素全面解析
- 1. 腹部手術史:經歷過闌尾炎切除、剖宮產等手術后,腸道容易形成粘連,這是成年人腸梗阻的首要原因之一。研究顯示,約60%成人因腹部術后粘連引發腸梗阻(Ten Broek et al., 2013)。
- 2. 惡性腫瘤或息肉:腸道內的異常增生物體積大到一定程度,會直接“堵塞”管道,導致梗阻,特別在中老年人群多見。
- 3. 腸扭轉或嵌頓疝:腸道部分位置發生翻轉、或者因為疝氣掉進腹腔,快速發生腸道堵塞,屬于急性高危情況,常伴嚴重腹脹和陣發性劇痛。
- 4. 特定疾病: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等病史者發生腸腔變窄風險較高。
- 5. 年齡因素:老人腸道蠕動功能本就減弱,加上慢性疾病多,更易出現“動力性梗阻”,嬰幼兒則更易因腸套疊發生堵塞。
05 預防建議和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飲食建議:
- 蔬菜(如菠菜、胡蘿卜、南瓜)
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每天吃500克左右的新鮮蔬菜,有助于保持腸道通暢。 - 水果(如蘋果、梨、奇異果)
富含水分和天然果膠,幫助軟化糞便,既有助預防便秘,也能維持腸道健康。 - 全谷類(燕麥、糙米等)
不僅提供能量,還能刺激腸道“良性活動”,讓腸道運作更加順暢。 - 合適的蛋白質(瘦肉、魚、豆制品)
補充足量蛋白,保證腸道細胞功能,適合每日每餐適量。
自我管理Tips:
- 規律運動,例如快步走、慢跑,能提高腸道蠕動力;
- 多喝水,建議每天1500ml以上,總有好處;
- 避免長時間熬夜,盡量保持作息穩定,有助于腸道正常休息和工作。
06 實用小問答:關于腸梗阻你想知道的
Q:腸梗阻是不是老人才要擔心?
A:雖然老年人發病率高,但腹部手術史、腸道病變等情況,年輕人同樣可能發生。不能單純以年齡判斷。
Q:能自己用瀉藥解決嗎?
A:梗阻和普通便秘不同,用瀉藥可能加重癥狀,甚至導致危險。出現劇烈腹痛、持續嘔吐時,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請消化??漆t生判斷。
Q:每年的體檢能查出來嗎?
A:體檢有助早發現腸道腫瘤、腸壁疾病,但突發的機械性梗阻主要靠癥狀識別。如果腸鏡檢查曾提示腫瘤息肉等,要遵醫囑定期隨訪。
07 主要參考文獻
- Ten Broek, R. P., Krielen, P., Di Saverio, S., Coccolini, F., Biffl, W. L., Ansaloni, L., ... & van Goor, H. (2013). Bologna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SBO): 2017 update of 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ASBO Working Group.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3, 85-96. https://doi.org/10.1186/s13017-017-0142-0
- Ten Broek, R. P. G. et al. (2022). Bowel obstru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odern management.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7(4), 356-366.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1)00431-0
- De Giorgio, R., & Knowles, C. H. (2009). 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pseudo-obstruction.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6(7), 404-414. https://doi.org/10.1038/nrgastro.20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