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禁食禁水的背后秘密
01 急性胰腺炎是什么樣的“麻煩”
有時,剛從朋友聚會吃完燉肉火鍋,沒多久肚子卻突然絞痛得厲害,怎么都緩不過來。多數人會以為只是腸胃不適,但如果疼痛已經明確地集中在上腹,連呼吸都覺得脹滿,還帶著一股反酸的惡心感,就要考慮是不是胰腺在“抗議”。不過,初期并不都是這么劇烈,輕微的不適、偶爾的腹脹,有時會被忽略。
急性胰腺炎本質上是胰腺突然發生的炎癥。它不像普通胃痛那么常見,但發作時會讓人痛到坐立難安。致病原因不少,其中膽結石和大量飲酒更常見。胰腺本來負責“分泌酶液消化食物”,一旦遭遇強烈刺激,就有可能“自我傷害”產生炎癥反應。這種不速之客,應該被認真對待。
02 早期信號與嚴重警告
分級 | 常見表現 | 生活實例 |
---|---|---|
輕微 | 偶爾腹脹、消化變慢,短暫性惡心,疼痛可自行緩解 | 一位32歲男士聚餐后感到肚子脹,胃口差但稍后有所好轉。 |
明顯 | 持續上腹劇痛,伴隨嘔吐、頭暈甚至輕微發熱 | 有位44歲女士,上午覺著肚子脹痛,一直持續,體溫也升高了,送醫后診斷急性胰腺炎。 |
嚴重 | 無法飲食、頻繁嘔吐、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可能休克 | 55歲男性患者因夜間暴飲暴食,凌晨急劇腹痛,并很快出現低血壓,被緊急送往ICU。 |
03 為什么偏偏是胰腺出問題?
有的疾病像潛伏在我們生活中的“隱藏按鈕”,觸發后才覺得嚴重。其實,胰腺炎的成因與日常習慣關系密切。下面簡單看幾個主要原因??
- 膽結石脫落:當小結石堵住胰腺出口,導致消化液回流,胰腺自我“消化”,進而引發炎癥。研究顯示,亞洲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約四成與膽結石有關(Peery et al., 2015)。
- 暴飲暴食或酗酒:酒精會刺激胰腺分泌更多消化酶,長期大量飲酒容易讓胰腺“受累”。急性發作常見于節假日或聚餐后。
- 遺傳與代謝異常:有家族史的人風險略高;高血脂、高鈣等也可能誘發。
- 年輕也不例外:以往多見于中老年,但近年來30多歲的上班族也時有發生,這多因為高油高糖飲食加熬夜。
危險因素 | 發病關聯率 |
---|---|
膽結石 | 約40% |
酗酒 | 20-30% |
04 禁食禁水的真實意義是什么?
很多朋友會疑惑:“肚子已經這么難受,為什么還要禁止吃喝?是不是太苛刻了?”其實,醫學上的“禁食禁水”是為了讓胰腺暫時“下班”休息,不再分泌消化酶。只要一進食,哪怕喝點白水,胰腺就會有工作反應,反而拖延康復。
簡單來說,禁食的時長從2天至一周不等,由專業醫生根據恢復情況判斷。研究發現,過早恢復飲食可能加重炎癥,甚至導致胰腺壞死(Banks et al., 2013)。
05 康復飲食:讓胰腺逐步“復工”
等癥狀緩解后,胰腺才可以逐步“重啟”。但吃喝不能一蹴而就,復食也有講究。
- 第1步:小口喝溫開水;如無不適接著少量米湯、澄清湯。
- 第2步:慢慢加點粥、面條等流質易消化的主食,分多次少量進餐。
- 第3步:1-2天后可嘗試軟飯、燉蛋、魚肉泥等低脂食物,避免辛辣油膩。
06 怎么遠離胰腺炎的麻煩?
- ?? 燕麥片 + 有利于血脂控制 + 早餐可以加點燕麥,幫助減輕胰腺負擔
- ?? 水果蔬菜 + 增強抗氧化力 + 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對胰腺“減壓”有幫助
- ?? 水煮豆制品 + 提供優質蛋白 + 煮豆腐、豆漿當做主菜或配餐,既健康又易消化
07 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信號
胰腺看似不起眼,但一旦“抗議”,對健康影響不小。有人覺得肚子脹痛,殊不知背后可能是胰腺炎在作祟。學會分辨持續腹痛與普通消化問題,遇到明顯癥狀切莫大意。日常生活中,保持飲食清淡,適當運動,有助胰腺安寧地“工作”。
急性胰腺炎如果能夠早發現、規范治療,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順利康復。不過,這份康復離不開每個人的自我警覺。如果自己或家人遇到類似癥狀,別猶豫,及時就醫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這樣一來,很多“麻煩”其實都能提前避開。
參考文獻
- Peery, A. F., Crockett, S. D., Murphy, C. C., et al. (2015). Burden and cost of gastrointestinal, liver,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pdate 2015. Gastroenterology, 149(7), 1731–1741.
- Banks, P. A., Bollen, T. L., Dervenis, C., et al. (2013).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t, 62(1), 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