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肩部疾病面紗:肩袖損傷與肩周炎的區別與鑒別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煩惱:本來以為只是睡覺落枕,結果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持續了好幾周?有人一開始只是偶爾舉手有點不舒服,后來卻連拿鍋、穿衣服都覺得費勁。其實,像肩部不適這樣的小信號,在中年及以后的人群中并不少見。而真正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肩袖損傷”和“肩周炎”這兩種聽起來都像肩膀問題的病,其實有很大不同。今天聊聊這兩種肩部疾病的來龍去脈,該如何及時識別、科學應對。
01 肩袖損傷:隱藏的肩部疼痛元兇??
其實,肩袖損傷在不少勞動者和運動愛好者身上并不少見——它指的是肩關節內專門負責維持穩定及運動的肌腱以及小肌肉群受到拉傷、撕裂甚至斷裂的情況。肩袖就像是肩膀的“安全帶”和“機械臂”,一旦出問題,肩關節就容易出現痛感和乏力。最常見的誘因就是反復的上舉勞動,比如油漆工、羽毛球愛好者;或者發生了突然的一次扭傷,比如滑倒后手去撐地。
45歲的李先生因為長期做裝修,最近發現右肩胳膊抬不高還隱隱疼。去醫生那里拍了個核磁共振,才知道原來是肩袖撕裂。
不過,肩袖損傷往往會被誤以為是“肩膀落枕”或者“老寒肩”,早期癥狀并不總是特別明顯,容易被忽略。
02 肩周炎:影響生活的“圍肩”困擾??
另一種導致肩膀活動障礙的“老朋友”,就是肩周炎,也叫五十肩。它指的是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炎癥,通常沒有明顯的外傷史,很多患者是年過四十后逐漸出現痛感和功能下降。肩周炎常被比作“肩部小鎖鏈”,讓整只手的活動范圍一點點被鎖住,甚至有時候連后背抓癢都變得困難。
52歲的王阿姨,近半年來一側肩膀越來越疼,夜里疼得翻身都受影響,最后連刷牙洗臉都勉強。就診后確認是典型的肩周炎。
這種情況通常跟年齡增長有關,也有數據顯示(Zuckerman JD et al.,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6)女性更常見,發病率可高達成年人群的2%-5%。需要注意的是,肩周炎一般不會伴隨外傷。
03 癥狀透視:疼痛、乏力的差別在哪里???
很多人分不清是肩膀肌肉有問題,還是周圍組織發炎。其實,這兩種病癥狀上有幾點關鍵區別:
表現 | 肩袖損傷 | 肩周炎 |
---|---|---|
疼痛特點 | 初期輕微隱痛,多為特定動作(如過頭舉手)時出現。發展后呈持續性、劇烈夜間痛,影響睡眠。 | 慢慢加重,全天持續鈍痛,夜里更明顯。肩膀活動無力、酸脹感為主。 |
活動影響 | 常伴“打結感”,特定方向活動明顯障礙,如抬不了胳膊。部分人有乏力感、提重物砸手。 | 整體活動幅度變小,尤其手臂后伸、內收動作受限。生活自理受影響。 |
04 診斷方式:精準定位靠這些檢查???
診斷上,醫生除了詢問病史、體格檢查,還會根據需要安排更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B超和MRI)。只有精準定位,才能分清肩袖損傷和肩周炎,幫助后續對癥處理。
- 體格檢查: 評估肩關節活動范圍,觀察主動和被動運動有無差異。
- 超聲波和MRI: 超聲能直觀看到肩袖肌腱有沒有撕裂或炎癥,MRI適合發現細微損傷及周圍結構的狀態。(參考:Teefey SA et al., Radiology, 2004)
- X光: 主要排除骨折、脫位,對軟組織判斷較有限。
05 為什么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更青睞某些人???
有人忙活大半輩子肩膀一點事沒有,有人三十多歲就被肩痛困擾,其中原因不止一個:
-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加,肩袖肌腱自然退變、彈性變差。研究指出(Temporiti F et al.,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22)肩周炎好發于40-60歲,而肩袖損傷40歲以后明顯升高。
- 重復性運動或勞損: 長期反復搬重、抬舉或做手上動作多的工作(比如家庭主婦、手工工人、廚師),增加肩袖損傷風險。
- 慢性疾?。?/strong> 比如糖尿病患者,肩周炎發病風險更高——糖代謝紊亂容易引發局部組織炎癥(Chillemi C et al., Musculoskelet Surg, 2011)。
- 運動損傷/意外外傷: 一次用力過猛的摔倒、撐地,就可能導致肩袖急性撕裂。
- 家族遺傳傾向: 部分人肩部軟組織彈性較差,出現病變的概率更大。
- 久坐少動: 長期不運動,肩關節容易僵硬,肌腱血供變差,各類慢性炎癥風險隨之增加。
- 女性: 數據顯示,女性在中老年后患肩周炎比例更高,可能與荷爾蒙變化相關。
06 治療方式各不同,如何精細管理???
針對肩袖損傷與肩周炎,治療方案也有較大差別。根據損傷類型和嚴重程度,個體化制定非常關鍵。
類別 | 基本治療方法 | 適用情況 |
---|---|---|
物理治療 | 熱敷、理療、功力訓練,鍛煉肩部關節活動度 | 大部分早期肩周炎、輕度肩袖勞損 |
藥物干預 | 口服或注射消炎止痛藥(如非甾體抗炎藥物)、局部貼敷 | 中度炎癥、明顯疼痛期 |
注射治療 | 關節腔封閉針,主要緩解疼痛和粘連等問題 | 活動受限、伴有急性炎癥時 |
手術修復 | 微創縫合/重建受損的肩袖結構 | 嚴重肩袖斷裂、保守治療效果差 |
康復訓練 | 科學指導下的康復訓練(專業物理治療師) | 各階段恢復期 |
07 如何預防,幫肩部撐起保護傘???
肩部健康其實可以靠細節呵護,既“補養”也“鍛煉”。
- 優質蛋白(如雞蛋、魚肉、豆制品): 為肌腱和肌肉修復提供原料,每天保證攝入有助于恢復。
-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比如獼猴桃、橙子): 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有益于肌腱健康。
- 規律熱身和拉伸: 每次做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前都熱身,活動肩關節。
- 正確運動姿勢: 鍛煉時學會保護肩部,比如舉重時不要突然發力。
- 均衡飲食: 三餐有主食、蔬菜、適量油脂,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預防肩部慢性炎癥。
- 日常活動調整: 避免長期單一姿勢,適當做肩部旋轉、拉伸動作。
- 康復運動遵醫囑: 科學循序漸進,不宜過度鍛煉。
- 如果肩部活動受限超過一周,或者出現嚴重疼痛,應及時到醫院骨科或運動醫學科就診。
- 醫院就診時,最好提前回憶發作過程和疼痛特點,便于醫生判斷。
參考文獻 ??
- Zuckerman JD, Cuomo F, Rokito S. Frozen Shoulder: a consensus definition. J Am Acad Orthop Surg. 1996;4(5):287-294.
- Teefey SA, Rubin DA, Middleton WD, 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rotator cuff tears. Comparison of ultrasonograph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arthroscopic findings in seventy-one consecutive cases. Radiology. 2004;230(1):77-81.
- Chillemi C, Franceschini V. Shoulder stiffness. Musculoskelet Surg. 2011 Aug;95 Suppl 1:S1-7.
- Temporiti F, Galeri S, Quagliarella L, et al.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Rotator Cuff Tears in General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22;31(6):12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