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合募靖邷刂械碾[形殺手與應對策略
01 熱射病是什么?高溫下的身體考驗
每年一到盛夏,總會聽說有人在高溫天氣下突然暈倒或者送進了急救室。其實,熱浪并不會直接敲門,但人的身體就像個不太耐熱的大工廠,一旦失去調溫能力,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
熱射?。╤eat stroke)并不是簡單的中暑。它屬于嚴重的高溫急癥,往往是長期處于高熱、濕度大的環境,再加上身體出汗和散熱機制失調,導致體溫“失控”迅速飆升(通常高于40℃),甚至威脅生命。
簡單說,當身體調溫“中樞”被高溫打敗,血液循環和器官功能容易受到沖擊,這時才叫熱射病。
02 明顯信號:熱射病有哪些癥狀?
熱射病的癥狀發展很快。初期往往只是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小變化,比如輕微頭暈、偶發乏力,很多人容易忽略。真正警惕的時候,是下面這些持續并嚴重的信號出現時:
癥狀表現 | 具體特征 |
---|---|
高熱不退 | 核心體溫持續高于40℃,用傳統的物理降溫效果差。 |
意識障礙 | 出現意識模糊、答非所問,甚至昏迷。 比如,有一位56歲的男性園丁,連續在戶外工作6小時后突然說話混亂,找不到回家的路,很快失去意識被家人發現。 |
皮膚反應 | 皮膚呈現干燥、灼熱感,沒有汗液分泌。 |
神經功能障礙 | 伴隨抽搐、步態不穩、四肢無力。 |
這些特征其實就是身體調溫機制“崩潰”的信號。這個時候,不能等,必須馬上干預。
03 熱射病為什么會發生?背后的科學原因
- 1. 高溫暴露時間長
熱浪來襲時,長時間在密閉悶熱的環境下——比如工廠車間,或者封閉的車里,最容易讓體溫迅速升高。
研究發現,環境溫度每升高1℃,心血管負擔就會顯著增加(Nelson et al., 2011)。 - 2. 大量失水,身體來不及補水
猛烈出汗但又沒及時喝水,血容量減少,導致散熱困難。 - 3. 劇烈運動拉高風險
一些年輕人在高溫下打球、晨跑,身體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被帶走,熱能反而堆積在身體里,容易崩盤。 - 4. 特殊人群更容易中招
比如老人、小孩,本身調溫和感知能力就偏弱。慢性病患者用藥比如利尿劑或者抗抑郁藥,也會降低耐熱能力。 - 5. 某些環境條件
高溫+高濕的夏天尤其危險。濕度高的時候汗液蒸發慢,體表熱量攜帶不開,身體就像悶在“保溫箱”里一樣。
一項發表于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大規模綜述顯示,戶外作業相關熱射病的死亡率可高達10%以上(Bouchama & Knochel, 2002)。
04 降溫怎么做才合理?家庭與醫療急救對比
熱射病急救講究速度。目標是讓體溫盡快降到安全范圍(38-39℃)。
降溫措施 | 操作細節 |
---|---|
物理降溫 | 用毛巾蘸冷水擦拭腋下、腹股溝、大腿根(這些部位血管“密集”,散熱快) |
冰敷 | 家里有現成冰袋或者冷飲瓶,包毛巾敷在腋下、脖頸和腿根處 |
冷水浴 | 醫院可用溫水或略冷水淋浴,全身浸泡不可用冰水直接淋浴(防止收縮血管) |
05 嚴重熱射病的藥物與輔助治療
若體溫持續高于40℃、出現昏迷,單靠物理降溫往往不夠。此時醫院采取以下措施:
- 靜脈補液
填補因嚴重脫水導致的血容量不足,并幫助改善循環。如果電解質紊亂,需同時補鉀、鈉等。 - 維持重要器官功能
熱射病可引發腎、肝、心等器官功能損害。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補充氧氣、調整藥物,為身體“減負”。 - 防止并發癥
包括抽搐、出血、肝腎功能衰竭等,需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 也許有人覺得年輕身體好,不易發展到重癥,但一項2023年發表于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的研究(Braga et al., 2023)證實,任何年齡層出現持續高溫昏迷的熱射病,積極聯合藥物干預能顯著降低病死率。
06 生活方式如何預防熱射???實用Tips快查表
比如成年男性烈日下工作,每小時喝200-400ml水效果最好(不用等口渴再喝)。
?? 西瓜、黃瓜:補充水分和少量鉀鹽,利于夏日補水。每天1-2份,隨餐食用效果更佳。
?? 清淡飲食:多攝入蔬果類高水分、高鉀元素的食物,例如西紅柿、生菜、香蕉,有助于維持體液平衡。
?? 避開高溫時段運動:建議上午10點-下午4點盡量減少戶外劇烈運動,把鍛煉安排在清晨或傍晚。
?? 穿輕便、透氣、淺色衣物:有助身體散熱。
?? 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可通過開窗、風扇或空調調節,但別盲目貪涼。
推薦飲食或習慣 | 實際做法 |
---|---|
牛奶、清粥 | 補充水和電解質,早餐來一杯(約250ml)幫助一上午的代謝調節 |
水果(蘋果、橙子) | 早午餐搭配,既解渴又補充維生素C |
低糖運動飲料 | 參加戶外活動時適量飲用,補充流失的礦物質 |
07 遇到熱射病,第一時間該做什么?
- 確認癥狀: 判斷是不是持續高熱、意識模糊或昏迷。
- 立即呼叫急救: 撥打120。
- 轉移至陰涼通風處: 別讓患者繼續暴露在太陽下,可以在樹蔭、樓道、空調房內。
- 同步降溫: 用冷水毛巾敷額頭/腋下/腿根,家里有條件可開啟風扇或冷氣輔助。
- 妥善安放患者: 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堵塞氣道。
- 嚴密監測體征: 保持呼吸道暢通,持續觀察。
?? 如果家中有老人或體弱成員,一定要告訴他們夏季“熱射病”不僅僅是“中暑”那么簡單。出現持續高熱、說不清話這些跡象時,立刻按照流程行動,時間就是關鍵。
參考文獻
- Bouchama, A. & Knochel, J.P. (2002). Heat Strok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25), 1978–1988.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11089
- Nelson, N.G., et al. (2011). Exertional heat-related illnesses treated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7–2006.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46(1), 43-50. https://doi.org/10.4085/1062-6050-46.1.43
- Braga, L., et al. (202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heat stroke: A cohort study. Critical Care Medicine, 51(1), 45-53. https://doi.org/10.1097/CCM.000000000000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