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核素治療:副作用與智慧應對
01. 腫瘤核素治療是什么?
走進腫瘤治療的醫院,有一種并不算高調、卻很有用的療法——那就是核素治療。舉個平常的例子: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常會用到碘-131;而近些年,醫生也用核素治療來對付部分前列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簡單說,核素治療其實就是將帶有放射性的藥物送至腫瘤細胞,讓“異常細胞”內部被精準照射,以殺死腫瘤、減少周邊健康組織的傷害。
和傳統放療相比,這種“定點爆破”的方式讓副作用有望減輕。不過,因為它的作用機制獨特,帶來的體驗也和普通化療有差異。像注射藥物、服用放射性膠囊等,往往需要在專業的醫院環境下完成。 ??
- 甲狀腺癌、甲亢(碘-131)
- 神經內分泌瘤(Lutetium-177, Yttrium-90)
- 前列腺癌(Lu-PSMA)等
02. 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治療過程中,很少有患者一開始就出現明顯問題。多數人最初只會有些輕微不適,比如偶爾感到乏力、短暫口干,或者食欲下降。這些感覺通常一兩天后就能好轉。
副作用類型 | 常見表現 | 何時出現 |
---|---|---|
疲勞 | 短時間無力、偶爾犯困 | 早期,通常持續1-2天 |
口干 | 輕度口渴感 | 多數為短暫性 |
惡心 | 輕微反胃,偶見嘔吐 | 用藥當天或次日 |
當身體長期暴露于核素時,部分患者會經歷更為明顯的不適,比如:
- 持續性口腔不適、味覺減退
- 明顯惡心、長時間食欲差
- 白細胞減少(容易引發感染)
- 腎功能輕度異常
有位62歲的男性患者,在進行前列腺癌Lu-PSMA核素治療后,出現了持續2周的味覺改變和疲勞。這提醒人們,有些副作用可能比預期的更“賴皮”,需要耐心觀察和調整。??
03. 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副作用?(機制簡析)
說起來,核素治療的原理有點像把定向雷達導彈送進腫瘤里,只不過爆炸帶來的“余波”有時也會波及其他無辜細胞。比如,碘-131會被唾液腺、胃黏膜等“愛吸碘”的組織一同吸收,因此口腔、胃腸道經常中招。
- 白細胞減少的出現,是因為骨髓暫時受到放射性影響,影響了造血功能的“工廠”,讓免疫力出現短暫下滑(Mittra, E. S., et al., 2018)。
- 口腔、腮腺異常,大多與唾液腺細胞在清除核素時被順便“誤傷”有關。
- 一些藥物經腎臟代謝,腎臟也容易受到影響,所以腎功能會短時波動。
年齡較大的朋友、基礎疾病多的人,對核素及其代謝敏感度更高。因此同樣的劑量,有人只是輕微犯困,有人卻持續不適。
04. 應對副作用的智慧辦法
- 多喝水:多次小口飲水,每天2000ml左右,有助于快速排出殘留核素,緩解口腔不適。
- 飲食調整:適當增加蛋白質和新鮮蔬果。舉個例子,像雞蛋、豆腐、菠菜等,都是日常易得且溫和的補充(Mittra, E. S., et al., 2018)。
- 注意休息:治療幾天內,疲勞時就讓身體“偷個懶”,不用強求工作效率。
- 留心口腔衛生:口腔護理是減輕唾液腺不適的“好幫手”,可以用淡鹽水漱口。
- 適度運動:根據個人狀態,每天簡單散步10-20分鐘,有助于提升代謝。
- 心理放松:核素治療期間,朋友或家人可以多對話,多一些正能量交流,幫助緩解焦慮情緒。
50歲的女性患者小林,在碘-131治理后,感覺偶有心煩,晚上易醒。通過定期散步、飲用溫牛奶,搭配家人的陪伴,慢慢找回了安穩的心態。這說明,身心雙管齊下,副作用影響會小很多。
05. 患者自我管理的關鍵點
患者不僅是治療的參與者,也是自己身體的“信息捕手”。定期記錄身體變化,比如體溫、飲食情況、精神狀態,可以幫醫生更好地評估恢復進展。
- 制定簡單的日常監控表格,每日打星記錄,比如“疲勞:★★☆;口渴:★☆☆”。
- “有異常及時溝通”,如發現幾天內反復發燒、口腔潰瘍反復或尿量明顯減少,應主動聯系負責醫生團隊。
- 留意心理感受。治療期間焦慮或者心情壓抑時,適當與親友聊聊,必要時也可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日期 | 體溫 | 口腔感覺 | 精神狀態 |
---|---|---|---|
3/1 | 36.5°C | 輕微口干 | 輕度疲勞 |
3/2 | 36.7°C | 正常 | 良好 |
06. 展望與未來方向
近五年,全球核素治療不斷進步,“定點追蹤”新藥物接連問世。最新文獻顯示,腫瘤靶向核素正在研發更精準給藥方式(Kratochwil, C., et al., 2017)。將來,副作用有望進一步減輕,治療的精細度會越來越高。同時,也有部分核素藥物結合影像導航,實現“邊看邊治”。
??未來的腫瘤治療方向,就是更溫和、更個體化。核素療法,也許會成為腫瘤治療“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員。如果身邊有人需要了解核素治療,耐心傾聽他的困惑、鼓勵理性選擇,就是莫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 Gordon, M. B., & Sisson, J. C. (2006). Iodine-131 Therapy for Thyroid Cancer. Seminars in Nuclear Medicine, 36(1), 21-30.
- Mittra, E. S., et al. (2018). Evolving landscape of radiopharmaceutical therapy in nuclear medicin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59(8), 1187-1193.
- Kratochwil, C., et al. (2017). 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 of prostate cancer. Current Opinion in Oncology, 29(3), 24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