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您需要了解的關鍵知識
01 什么是乳腺癌?
??
日常生活中,很多女性在洗澡或穿衣時會偶然摸到自己乳房有點硬塊,不過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應該沒事,過段時間會消失”。其實,乳腺癌就是乳房里的某些細胞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生長,并且這些異常細胞可能會逐步形成腫塊。早期乳腺癌一般沒有明顯感覺,只有乳腺檢查才能發現。
乳腺癌主要起源于乳腺的小葉或導管,最初只局限在乳腺組織內,但有可能向外蔓延,甚至影響全身。如果未能及時處理,癌細胞有機會擴散到淋巴結、肝臟、骨頭等其他部位,這就給治療帶來了難度。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較高,但只要及早發現,治愈和長期帶瘤生存的機會都大大增加。
? 現實中,乳腺癌在全球已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在現代醫學條件下,絕大多數早期患者效果較好(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02 乳腺癌的信號:怎樣才能及早覺察?
??
說起來,早期的乳腺癌其實很難自己感受到,可能只是偶爾覺得乳房某處有個小硬塊,但沒有疼痛感,有時乳房形狀、大小或者皮膚出現輕度變化。不過,這些變化常常被忽視。到后來,如果病情發展,癥狀一般會逐漸明顯,比如:
- 乳房某處持續有硬塊或腫塊,常常無法自行消退
- 乳頭出現分泌物,特別是血性分泌物
- 乳房皮膚變得凹陷、發紅或出現橘皮樣改變
- 乳頭或乳暈出現不規則的潰瘍或掉皮
- 一側乳房明顯變形、變大或變小
- 腋窩有腫塊,甚至伴有手臂腫脹感
比如一位已婚女性,體檢時發現乳腺異常影像,無自覺癥狀,但經病理診斷為乳腺癌IA期。像這樣沒有明顯不適的早期患者,如果定期篩查,就有機會能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愈率。
??? 記住,絕大多數乳房腫塊屬于良性,但若發現不易消失的新腫塊,建議盡快到醫院檢查,不要拖延。
03 乳腺癌為何會找上門?主要風險來自哪里?
??
很多人會好奇,日常生活并沒有什么特別不健康的習慣,為什么還是會得乳腺癌?其實,乳腺癌的發生跟很多因素有關,并不光是生活方式,更多來自體內和不可控的因素。
- 性別和年齡: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50歲以后發病率上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 遺傳基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比如母親或姐妹患病,個人風險顯著升高。BRCA1、BRCA2這兩種基因的突變,風險尤其高(Sung et al., 2021)。
- 內分泌因素:月經初潮早、絕經晚、未生育或者初次生育較晚都可能略增加風險。
- 體重與飲食結構:肥胖與乳腺癌有一定關聯,過多體脂會影響體內激素平衡。
- 其余危險因素:長期大量飲酒、曾經接受過放射線照射、某些激素治療歷史也可能增加風險。
研究表明,大約一半乳腺癌患者除了性別和年齡,并沒有明顯的傳統危險因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這意味著,就算平時習慣較好,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
?? 很多風險并非完全可控,比如基因和年齡,因此每位女性都需要定期關注乳腺健康。
04 如何檢查乳腺健康?主要檢查手段盤點
??
很多女性一聽到“檢查”二字就緊張,其實乳腺癌的檢測方法并不復雜,絕大多數都是無痛、無創傷的——只有在結果異常時才可能需要進一步做病理組織活檢。
- 1. 乳腺X線(鉬靶)——目前早期篩查最有效的手段,適合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梢园l現尚未摸到的微小病變(Mayo Clinic, 2024)。
- 2. 超聲檢查——對于年輕、乳腺致密的女性更適合,同時發現結節、囊腫等結構變化。
- 3. 磁共振成像(MRI)——對高危人群或有家族遺傳風險的女性,推薦作為補充檢查手段。
- 4. 組織(針吸/切除)活檢——若影像學檢查提示可疑,活檢可明確病理診斷,是確診乳腺癌的“金標準”。
- 5. 血液與功能檢查——輔助了解身體狀態和臟器功能,常見于已確診后制訂治療方案環節。
簡單來說,定期、規范的乳腺篩查,可以讓異?!岸阖堌垺睙o處遁形,為早期發現贏得更多時間。如果身邊有女性家人超過40歲,建議計劃體檢時主動加上一項乳腺檢查。
??? 如果辨認出摸不到、看不清的細微變化,及時就醫做影像學評估,是保護自己健康的穩妥選擇。
05 治療乳腺癌:方法與成效有何新進展?
??
一旦確診乳腺癌,其實現在的治療方法已經很豐富。不同人群、分期、類型,治療方式各有調整。例如,像前面那位IA期乳腺癌患者,入院后經過化療、內分泌治療,配合適量支持用藥,目前狀態穩定,出院時恢復良好。這說明,早期乳腺癌經過規范綜合治療,效果非常理想。
- 手術:以切除腫瘤為主,早期可以保乳手術,晚期需要全乳切除,有時還涉及腋窩淋巴結處理(Mayo Clinic, 2024)。
- 化療:用于殺滅潛在的癌細胞,包括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減少復發。
- 放療:可用于手術后局部控制,降低病灶復發風險。
- 內分泌治療:對激素受體陽性的亞型,長期口服藥物可明顯降低復發。
- 靶向/免疫治療:針對部分特定類型乳腺癌,采用針對性更強的新藥物,副作用更低,療效更理想(Sung et al., 2021)。
現在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超過90%,不少患者可以帶病長期生活。多學科(MDT)團隊根據患者情況“量身定制方案”,提升治療體驗和健康恢復質量。
?? 規律生活、配合治療、心態平和,是取得較好療效的重要條件。
06 降低乳腺癌風險:日常怎么做更有益?
??
每個人都關心怎么降低乳腺癌風險,但實際上,健康飲食和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對乳腺健康也同樣有好處。這里總結幾種具體的、有證據支持的日常建議,簡單易行:
- 新鮮蔬果 + ?? + 富含植物多酚、纖維素,有助抗氧化,維持正常激素平衡,建議每天2-3種蔬菜混搭、多色搭配。
- 深海魚類 + ?? + 富含Omega-3,支持細胞修復,建議每周有3-4次魚類攝入。
- 豆類制品 + ?? + 含有植物雌激素,平衡體內激素水平,女性可以適量選擇豆漿、豆腐等。
- 適量運動 + ???♀? + 有研究指出每周達到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益降低乳腺癌風險(Zhao et al., 2020)。
- 規律作息 + ?? + 穩定作息有助調節內分泌和免疫功能。
- 體重控制 + ?? + 保持合適體型,避免體脂過高。
什么時候需要就醫?一旦發現乳房有新出現的腫塊、分泌物、形狀或皮膚出現異常,別等待,盡快咨詢專業醫生。首次咨詢建議選擇大型綜合醫院或乳腺??崎T診,更有保障。
?? 健康管理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細水長流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
07 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與心理支持
??
很多女性擔心患癌后“生活徹底變樣”,其實大可不必。規范治療下,患者多數可以恢復大部分日?;顒?。乳腺癌治療過程中,有一些自我管理方法能幫忙:
- 保持健康體重,營養攝入均衡,不盲目進補
- 適度活動、逐步恢復體力,包括散步、簡單的家務
- 為手術或化療后有輕度貧血的,可以咨詢醫生,適當調整飲食及補充鐵劑
- 定期復查,根據醫囑完成隨訪安排,減少復發風險
- 有情緒困擾可以尋求家人、心理專科輔導或乳腺癌支持小組幫助
說到底,生活的重心不必全部“裹挾”在疾病陰影下。在家人的支持、醫生的幫助和社會的理解中,慢慢適應身體變化、學會自我關照,也很重要。
畢竟,科學治療和陽光心態,是提升乳腺癌康復和生活質量的“雙保險”。
參考文獻
-
Mayo Clinic. (2024).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breast-cancer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and global action. WH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Zhao, G., Li, C., Ford, E.S., et al. (2020). Physical activity in American adults with cancer: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Cancer, 116(3), 55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