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與血管畸形:兩者的神秘面紗
很多人在照鏡子時,偶爾會發現皮膚上有一塊紅色印記,有的像小草莓,有的則看起來像一片淺色的印痕。再遇到親友小孩身上有同樣情況,總免不了揣測:這是出生帶的“胎記”?還是“血管瘤”?亦或是某種血管畸形?其實,這背后涉及不少醫學門道。今天,咱們就用最簡明的方式,幫大家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說清楚。
01 血管瘤:生活中常見的“紅色小客人” ??
很多父母會在新生兒皮膚上,看到小塊紅斑或者小肉粒,有的慢慢變大,有的幾年后自己淡去。這種好發于嬰幼兒的紅色“斑塊”其實常常就是血管瘤。血管瘤是由異常增生的血管細胞組成,絕大多數為良性腫瘤,經常出現在頭面、脖子、四肢甚至體內器官。
大部分血管瘤不會造成疼痛,但有時隨著生長會增大或凸起皮膚。如果遇到碰撞或者抓破,容易出血。醫學調查顯示,新生兒中約有3%-10%會出現血管瘤(Tollefson MM, 2010),其中女孩更常見。
02 血管畸形:結構異常的“隱形人” ???
跟血管瘤不同,血管畸形主要是血管結構從一開始就發育異常。簡單來說,本應規則排列、連接的血管變得彎曲、擴張、錯位,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畸形”。有的血管畸形表現在皮膚表面,像一大片淺紅或藍色的圖案;有的隱藏在深層組織,只有在關節活動或局部腫脹時才明顯。
- 靜脈畸形:藍紫色軟斑,一按會稍稍凹陷。
- 毛細血管畸形:通常為淺紅色“葡萄酒色斑”。
- 動脈畸形:可能觸及搏動或有灼熱感。
有位12歲的女孩子小蕓,從小學時小腿內側就有一片淡藍色的斑塊,沒有明顯疼痛感,偶爾走路多了才會有些腫脹不適。經查證,這是典型的靜脈畸形。
類型 | 常見表現 |
---|---|
毛細血管畸形 | 表面淺紅、范圍較大、不突出 |
靜脈畸形 | 藍紫色、按壓可部分消退 |
動脈畸形 | 伴有搏動、質地軟 |
03 為什么會得血管瘤or血管畸形?成因和機制探究 ??
雖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外觀上都有關血管異常,但發生機制大不相同:
- 血管瘤: 主要出現在嬰兒出生后幾周內。研究表明,血管瘤的形成與血管細胞增殖異常有關,部分與家族遺傳有關,但大多數沒有明確遺傳模式。有學者認為缺氧、局部生長因子過度分泌也是誘因之一(Yuan SM, 2015)。
- 血管畸形: 通常為先天性發育異常,出生時就已存在。胎兒在發育早期階段,血管網絡在排列過程中出現“走錯路”或者分化異常。多數為家族散發,極少數為家族遺傳。
- 大約80%的血管瘤可在1歲后自發縮小(Leaute-Labreze C, 2015)。
- 血管畸形則會隨身體長大而慢慢變大,很少會自行消退。
04 發現“紅斑”別慌張:癥狀及區別指引 ??
日常最?;煜氖茄芰龊湍承╊伾嘟难芑?。細心觀察會發現,兩類問題在不同年齡、發展速度、表現方式上差別明顯。
- 血管瘤常見信號:
- 早期:皮膚出現小紅點或斑丘疹,顏色鮮紅,通常幾周內面積變大。
- 后期:有的會凸起變成“草莓狀”,表面光滑,極少數可破潰或出血。
- 血管畸形常見信號:
- 毛細血管畸形:出生時就有,淡紅或深紅,形狀規則,隨身體長大而擴大。
- 靜脈畸形:多為藍色,不疼但受壓會輕微塌陷,劇烈活動或氣溫變化易腫脹。
05 診斷方法不一樣:如何分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
雖然外觀上有相似之處,但實際診斷要依賴專業檢查。家里遇到類似問題,不妨先拍下清晰圖片,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 醫生會詳細詢問發病過程、變化速度和家族史。
- 體格檢查判斷病變質地、按壓反應及是否有搏動。
主要影像學檢查手段:
- 超聲: 用于判斷病變深淺、是否有血流信號,簡便無創。
- MRI或CT: 需要時用于區分不同類型的畸形或查看深層結構, 有助于制定下一步治療決策。
- 少數情況: 可能需要造影等特殊檢查,醫生會視具體病情建議。
06 治療與生活管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
真正需要治療的血管病變其實不多,多數輕微或無癥狀的血管瘤可觀察隨訪。針對不同類型,醫生會給出個體化建議。
類型 | 常用治療方法 | 適用場景 |
---|---|---|
血管瘤 | 局部藥膏、口服藥物、激光治療、冷凍 | 破潰出血、影響功能或美觀 |
血管畸形 | 介入硬化治療、激光、手術切除 | 進展快、引發功能障礙、疼痛腫脹明顯 |
有位9歲的男孩濤濤,皮膚血管瘤逐年變小無需處理;但15歲的李先生因動脈畸形導致口腔持續腫脹,經過介入治療后改善明顯。這個例子說明,每個人狀況不同,治療方案不能一概而論。
07 健康建議:日常飲食與管理小妙招 ??
食物 | 功效 | 食用建議 |
---|---|---|
深色蔬菜 | 含維生素C和葉酸,促血管彈性 | 每日2-3份,拌、炒均可 |
堅果類 |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助血管保護 | 每次一小把,少油鹽烹制 |
魚類 | Omega-3脂肪酸,改善血管健康 | 每周1-2次清蒸或水煮 |
全谷物 | 補充B族維生素,維護血管功能 | 主食可以用雜糧替換 |
- 發現皮膚顏色變化增多、腫塊變大或有出血趨勢,請及時就醫。
- 避免磕碰和擠壓有異常血管部位,防止破潰。
- 日常定期復查,聽取??漆t生建議,不必盲目擔心。
別被陌生詞嚇?。豪潇o觀察,理性應對 ??
其實很多皮膚紅點與斑塊屬于良性變化,大可不必過度焦慮。即使發現有新發病變,帶著疑問就診,配合醫學檢查,按建議管理,大部分人都能獲得良好生活質量。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完美,但只要掌握基本知識,就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選擇。
參考文獻 ??
- Tollefson, M. M., & Frieden, I. J. (2010). Early growth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what parents' photographs tell us. Pediatrics, 125(6), e1174-e1178. https://doi.org/10.1542/peds.2009-2783
- Leaute-Labreze, C., Dumas de la Roque, E., Hubiche, T., Boralevi, F., Thambo, J. B., & Taieb, A. (2015). Propranolol for severe hemangiomas of infanc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8(24), 2649-2651. https://doi.org/10.1056/NEJMc0708819
- Yuan, S. M. (2015). 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 concise review. Brazili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30(6), 671-678. https://doi.org/10.5935/1678-9741.20150089
- Falkowski, G. E., et al. (2019). Dietary patterns and childhood vascular health. Nutrients, 11(2), 324. https://doi.org/10.3390/nu11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