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真相、癥狀與應對
01 乳腺癌到底是什么? ??
有時候,朋友聚會時會聊起健康話題。不少人聽說過乳腺癌,但真正了解它的并不多。其實,乳腺癌指的是乳腺組織中出現了一些“不聽話”的細胞,這些細胞就像工廠里的異常設備,不再按正常流程工作,開始無序增殖,最終形成腫塊。
乳腺癌多數出現在女性中,男性也有可能患病,但比例不高。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大家對乳腺癌的關注度明顯增加,但關于它的誤區依然不少。例如,不少人以為乳腺癌一定很痛,其實很多患者早期并無明顯不適。
醫學資料顯示,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每個年齡段都可能會遇到,只是中老年女性概率更高(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所以,從現在開始,了解乳腺癌的知識,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乳腺癌多數出現在女性中,男性也有可能患病,但比例不高。隨著人們健康意識提升,大家對乳腺癌的關注度明顯增加,但關于它的誤區依然不少。例如,不少人以為乳腺癌一定很痛,其實很多患者早期并無明顯不適。
醫學資料顯示,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每個年齡段都可能會遇到,只是中老年女性概率更高(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所以,從現在開始,了解乳腺癌的知識,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02 乳腺癌有哪些癥狀?????♀?
早期信號往往輕微且容易被忽略:
如果癥狀持續或進一步發展,警示信號會變得更明顯:
這類變化不一定都是乳腺癌,但如果覺得乳房有異常,最好提前預約醫生,確認一下更安心。舉個例子,有一位年長女性做了乳腺手術后,半年內胸壁出現多發腫塊,查明確診為乳腺癌轉移。這提醒我們,一旦身體出現非尋常變化,及時咨詢專業人士很重要。
- 偶爾能摸到乳房內有一個像小黃豆那么大的腫塊,但按壓時并不疼。
- 偶爾會覺得乳房皮膚有點發緊或者有點厚度變化,多數人以為是近期體重變化導致的。
如果癥狀持續或進一步發展,警示信號會變得更明顯:
- 出現持續性腫塊,無論大小,手感較為堅硬,位置固定不易移動。
- 乳頭突然出現異常液體,比如帶血分泌物,這種變化不能用常見乳腺增生解釋。
- 乳房皮膚出現凹陷、局部腫脹或者橘皮樣的改變,這時就要特別小心。
這類變化不一定都是乳腺癌,但如果覺得乳房有異常,最好提前預約醫生,確認一下更安心。舉個例子,有一位年長女性做了乳腺手術后,半年內胸壁出現多發腫塊,查明確診為乳腺癌轉移。這提醒我們,一旦身體出現非尋常變化,及時咨詢專業人士很重要。
03 為什么會發生乳腺癌???
乳腺癌的發生并不是單一原因,大多數時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遺傳因素:有研究發現,一些特定基因如 BRCA1、BRCA2 突變時,患乳腺癌風險會大幅增加(Antoniou et al., 2003)。家族中如果有直系親屬得過乳腺癌,那自身的發病率也會上升。
- 激素影響: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長期較高,容易刺激乳腺組織異常增生。初潮早、絕經晚,或從未生育過的人群,相對風險較高。
- 年齡和生活方式:年齡增長是常見的風險因素。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過量飲酒也會增加患病概率(Key et al., 2001)。
- 環境暴露:長時間接觸放射線、某些化學物質等,理論上也會提升乳腺細胞突變幾率。
- 大多數人沒有特定風險:大約一半的乳腺癌患者,其實找不到明顯誘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乳腺癌的致病原因涉及基因、內分泌、習慣和環境等多方面,但不是每個人都容易得病,只是其中某些風險大家需要心里有數。
04 乳腺癌怎么早發現???
想要抓住治療最佳時機,早發現最關鍵。乳腺癌的診斷并不復雜,但需要有意識地去做檢查。
- 影像學檢查:常用的有乳腺超聲和X線鉬靶攝影,分別適合不同年齡層。年輕女性乳腺較致密,超聲更清晰。中老年女性推薦做鉬靶攝影,可以發現很小的異常結構(Mammography Review,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1)。
- 必要時做活檢:如果影像有異常,醫生會建議取一小塊乳腺組織做活檢,這相當于“確認一下身份”,看看細胞到底是否有惡變。
- 自查沒壞處:很多人擔心手感不準,但每月一次乳房自查是個好習慣,哪怕只是幫助了解乳房本來的樣子,一旦有變化,頭腦中會有警覺。
- 先進分型檢查:有時醫生會根據免疫組化結果(比如HER-2、ER、PR、Ki-67)判斷腫瘤的“個性”,這樣治療方案更精準。
早期乳腺癌大部分沒有癥狀,檢查全靠主動篩查。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1~2年做一次專業檢查,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人群可提前開始。
05 乳腺癌的治療有哪些選擇???
乳腺癌的治療方式很多,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型和分期給出最合適的方案,比如:
- 手術: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只切除腫瘤本身(保乳手術),也有必要時完整切除整個乳房。手術可以清除大部分癌細胞,是基礎治療。
- 放療:對局部區域進行精準輻射,常用于減少切除范圍周圍再發概率。尤其是手術后,醫生常會推薦這一步。
- 化療:利用藥物殺死殘存的異常細胞。尤其適用于生長速度快、容易復發的類型。化療需要一定周期,副作用因人而異,但現在用藥個體化程度很高,副反應可控。
- 內分泌治療:適合那些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人,比如雌激素陽性的乳腺癌。服用相關藥物5~10年,有助于降低復發概率。
- 靶向治療:某些乳腺癌細胞表面有特殊標記(如HER-2),可以用專門的靶向藥精確阻擊這些細胞,類似“智能導彈”針對性強,副作用更小。
比如前文那位老年患者,因為術后沒有用上化療和靶向藥,后續出現了胸壁轉移,后來加用靶向治療后病情得到了一定控制。實際治療不是一成不變,醫生會根據病情及時調整方案,務求效果與耐受性兼顧。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管理乳腺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風險,同時也有益于整體健康。日常自我管理其實很簡單,也容易堅持:
- 新鮮蔬果 + 提高抗氧化能力,幫助細胞正常修復 + 建議每天都搭配不同顏色的蔬果一起吃
- 低脂飲食 + 減少體內炎癥水平,輔助內分泌平衡 + 偏愛白肉、海魚、堅果,油炸食品偶爾為之
- 均衡作息 + 穩定激素分泌,減少乳腺異常風險 + 每晚保證7~8小時睡眠,偶爾熬夜別成習慣
- 適度運動 + 幫助身體調動免疫力,降低發病率 + 每天快走30分鐘,瑜伽、游泳都不錯
- 定期體檢 + 早期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 超聲、鉬靶檢查或醫生體檢,每1~2年一次
- 乳房自查 + 及時感知自己的身體變化 + 每月一次,有異常隨時咨詢醫生
乳腺健康管理不只是查體和飲食,日常的小改變,比如比原來多一份新鮮青菜、每周固定幾個運動日,都會積少成多。關鍵是,習慣貴在堅持,不必追求完美。
07 一點自然的結語 ??
其實,乳腺癌離我們并不遙遠,但也沒那么可怕。通過了解自身身體,定期檢查和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早發現、早治療絕大多數人都能取得較好效果。健康不是一日之功,是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妨多關心家人朋友的健康,分享這些實用知識,讓大家生活得更加安心和自信。
參考文獻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Geneva: WHO Pres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Antoniou, A., Pharoah, P. D., Narod, S., Risch, H. A., Eyfjord, J. E., Hopper, J. L., ... & Easton, D. F.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 Key, T. J., Verkasalo, P. K., & Banks, E. (2001).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2(3), 133-140.
-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1). Mammography: Facts and Guidelines. Atlanta, GA: American Cancer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