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隱形的骨骼殺手與護骨指南 ??
人過五十,有時候下樓梯會有些膝蓋酸軟,偶爾路上聽到誰說“老太太摔了一跤,骨頭斷了”,大家常常以為那是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其實,骨骼變脆弱這事,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有些看似小事,比如身高比年輕時矮了兩公分,或背有些駝了,很可能已經在悄悄提醒我們:骨質疏松癥已經找上門了。
01 骨質疏松癥到底是什么?
簡單來說,骨質疏松癥是一種骨頭“變稀疏”的全身性疾病。正常的骨頭像磚頭壘成的墻一樣堅實,但患上骨質疏松后,骨頭里本該緊密排列的“小梁”逐漸變薄、變少,骨密度下降——就像墻體被悄悄掏空了一部分。最終,骨頭變得又脆又容易斷(Compston et al., 2019)。
骨質疏松并不是罕見的“老人病”。無論男女,只要骨量丟失達到一定程度,發生風險都大大增加。最大的問題是,早期骨質疏松沒有疼痛、沒有外傷,就像隱形殺手一樣悄然出現,等發現癥狀時,往往已經不容忽視。
02 有哪些信號提醒我們要小心?
早期的骨質疏松:
- 幾乎感覺不到,高危人群常常在體檢或骨折后才發現。
- 偶爾會覺得背部有點酸軟,特別是在久坐、提重物后,但通常容易讓人忽略。
以一位51歲女性患者為例,她平時沒有任何明顯的不適,只是偶爾腰背會酸,但以為是搬菜太累。直到一次不慎跌坐地上,出現腰部骨折,檢查才發現骨質疏松已較為嚴重。這類情況其實在臨床上很常見。
進展期的癥狀:
- 背部經常疼痛,且持續不緩解
- 身高比年輕時變矮,褲腿感覺變長
- 輕微撞擊或摔倒就可能骨折(腕部、髖部、脊椎最易受累)
階段 | 信號 | 生活場景舉例 |
---|---|---|
早期 | 偶爾背痛/易乏力 | 掃地后腰有點酸,但休息一晚就好 |
進展期 | 常有背痛,明顯駝背,骨折易發 | 坐公交突然剎車輕撞座椅,胳膊骨折 |
?? 小結:骨質疏松初期變化細微,不易察覺。從背部常酸,到輕松骨折,提醒大家要對“小毛病”保持警惕,但也不必過度擔憂。
03 哪些人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 年紀大(尤其60歲以上):骨質自然而然地隨年齡下降。研究顯示,60歲后的女性,骨折風險比40歲前高出了近四倍(Melton et al., 1998)。
- 女性,尤其是絕經后:絕經后激素變化骨量流失加快,是骨質疏松的“重災區”。
- 長期口服激素藥物者:比如因為慢性哮喘、風濕、腎病等,長期吃糖皮質激素,會明顯加速骨量減少。
- 生活方式因素:如體重較輕、運動很少、每天長期宅在室內、飲食里常常缺少奶制品及新鮮蔬菜。
- 家族有骨折或骨質疏松史:遺傳因素不容忽視。
?? 小提醒:不是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發生。慢性疾病、特殊用藥、久坐不動的辦公室人群,其實也應該關注自己的骨密度。
04 骨密度檢查怎么查?誰需要做?
骨質疏松的主要檢測工具是骨密度(BMD)檢查,最常用的是“雙能X線吸收儀”(DEXA掃描)。這項檢查安全、無創,檢測時間很短。如果符合以下情況之一,建議您與主治醫生溝通是否進行骨密度檢測:
年齡 / 病史 | 建議檢查人群 |
女性超過65歲,男性70歲以上 | 建議單獨做骨密度篩查 |
絕經后女性(未滿65歲)、50歲以上男性 | 如果有骨折史、低體重、長期激素用藥,建議提前篩查 |
成人在輕微外傷后出現骨折 | 建議盡快評估骨密度 |
????? 檢查結果由專業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自己看不懂報告很正常,不用擔心。
- 其他輔助診斷:補充血鈣、維生素D、腎功等指標,可幫助排除其它疾病。
05 骨質疏松可以治嗎?常見方法有哪些?
治療骨質疏松,目標就是降低骨折發生的風險。具體做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調整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隨訪。這里分三塊來說:
- 藥物治療:
- 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減緩骨質流失,是現代常用首選藥物(Black et al., 2007)。
- 激素類藥物及其替代品:如特立帕肽、雌激素調節劑,可針對個別患者。
- 補充維生素D和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醫生會根據檢查情況指導用量。
- 生活方式干預:
- 適度負重鍛煉(如快走、登樓梯、力量訓練)對骨骼很有幫助。
- 避免跌倒措施,如家中浴室防滑、燈光明亮。
- 查明和處理所有可能導致跌倒的原因,例如視力異常。
- 定期隨訪與監測:藥物治療6~12個月需再測骨密度,評估效果,及時調整方案。
?藥物請勿自行選擇,所有治療建議均需專業醫生診治后決定。無故補鈣、濫用補充劑反而有風險。
06 骨骼健康,從哪些細節開始做起?
?? 簡單來講,只要抓住日常生活的三件事,就能幫骨頭延緩老化速度——吃得對,動得勤,曬夠陽光。
日常措施 | 做法詳解 | 預期收獲 |
---|---|---|
?? 牛奶、低脂奶制品 (如酸奶、奶酪) | 早餐或加餐時補充 每天1~2杯為宜 | 補充足量鈣質,利于骨骼結構強化 |
?? 深海魚、蝦皮 | 每周2~3次 建議煮或清蒸少油煙 | 提供高質量蛋白,配合維生素D |
?? 深色綠葉蔬菜(空心菜、油麥菜等) | 每日一餐有蔬菜 與豆制品混合更佳 | 富含植物源鈣和維生素K |
? 規律戶外活動 | 每天保證日照20分鐘左右 上午9~11點最佳 | 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 |
???♀? 適度運動(慢走、抗阻訓練) | 每周3~4次 可以與同伴結伴鍛煉 | 刺激新骨生成,提高骨強度 |
什么時候需要醫生介入?
- 40歲以上,家族有骨折史,或者您發現自己“縮了身高”或曾輕微受傷骨折一次,建議找骨科或內分泌專科就診。
- 關節或骨頭頻繁酸痛時間超過兩周,或平日稍有磕碰就覺得骨頭不適,及時就醫最穩妥。
?? 骨質疏松癥并不可怕,關鍵是早識別,早行動,多方調養。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健康的“骨骼守護者”。
參考文獻
- Compston, J., Cooper, A., Cooper, C., et al. (2019).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older men in the UK: National Osteoporosis Guideline Group (NOGG) update 2017. Maturitas, 124, 7–13.
- Melton, L. J., Chrischilles, E. A., Cooper, C., Lane, A. W., & Riggs, B. L. (1998). Perspective: How many women have osteoporosis?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7(9), 1005–1010.
- Black, D. M., Delmas, P. D., Eastell, R., et al. (2007). Once-yearly zoledronic acid for treat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6(18), 1809–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