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蛔蟲?。撼1缓鲆暤碾[秘敵人
有時候,我們覺得肚子不舒服,總以為是吃壞了東西,很少去想可能會有“小蟲子”藏在身體重要的“通道”里。其實,在南方某些農村,飯桌上的蔬菜沒洗凈、孩子們洗手不徹底,都可能讓這種“小敵人”鉆了空子。說起來,大家小時候對蛔蟲并不陌生,不過它爬進膽道,會帶來什么問題,不少人還真沒聽過。
01 膽道蛔蟲病其實是什么?
簡單來說,膽道蛔蟲病?就是蛔蟲(一種常見腸道寄生蟲)誤入人體膽道,引起不適和病變。蛔蟲一般在消化道生活,偶爾會鉆進膽管、膽囊甚至肝內膽道,就像錯誤闖入高速公路的“不速之客”,讓本來暢通的“小路”出現堵塞。
關鍵點 | 內容 |
---|---|
致病蟲種 | 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 |
常見人群 | 農村兒童、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人群 |
全球情況 | 全球推算約8億~12億人感染,膽道蛔蟲病多見于中國南方部分農村區域[1] |
02 膽道蛔蟲病的來源和風險因素
- 1. 食物和手衛生
生活中,生蔬菜沒洗凈、洗手不認真,是蛔蟲卵進身體的常見途徑。比如10歲的明明愛在田里玩耍,飯前沒洗手,不小心攝入了蛔蟲卵,幾個月后出現腹絞痛,這其實就是風險暴露較典型的例子。 - 2. 環境衛生差
地區缺乏衛生設施,糞便管理不到位,蛔蟲卵更容易污染水源和土壤。研究顯示,蛔蟲感染在衛生欠佳的地區,發病率要高出3倍以上(Jourdan et al., 2018[2])。 - 3. 年齡及生活習慣影響
兒童喜歡戶外玩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感染風險相對成人高。成人飲食不拘小節、免疫力低的時候蛔蟲也容易“趁虛而入”。
03 膽道蛔蟲病的表現有哪些?
膽道蛔蟲病的癥狀分為兩個階段。初期比較隱秘,容易被忽視;病情加重后才會有明顯信號。
?? 輕微變化
- 偶爾有右上腹不適
- 腹脹消化不良,休息后可緩解
- 食欲變差但持續時間短
8歲的樂樂最近總說肚子脹,偶爾右上腹有點悶,沒多久就自行緩解,家長以為是吃太快。但這類癥狀,初步提示了膽道里有“小麻煩”。這個例子說明,早期警示很微弱,常被遺漏。
?? 明顯警告
- 反復且劇烈右上腹絞痛
- 持續性黃疸(皮膚、眼白發黃)
- 高熱、嘔吐、甚至全身無力
一位35歲的女性,出現黃疸和劇烈腹痛,最終在檢查中發現膽道有活蛔蟲。醫生及時處理后才逐步恢復。這種案例提示,癥狀嚴重時,需要立刻就醫處理。
04 膽道蛔蟲病怎么診斷出來?
檢查手段主要分為影像學和實驗室兩大類。這里總結最常用的三種方法,用例子說明效果:
- 1. 超聲波檢查(B超)
非侵入性操作,可以看到膽管內異常的“線狀條影”。16歲的男孩阿浩肚子痛做B超,正是在超聲圖像下發現了活體蛔蟲的形態,幫助醫生確診。 - 2. 血常規化驗
部分患者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升高,這種實驗室信號可以幫助判斷有無寄生蟲感染。 - 3. 糞便寄生蟲檢查
不是每個膽道蛔蟲患者都會排蟲卵,但存在蛔蟲病史時,有時候糞便檢查能提供線索。
專家建議:遇到持續腹部疼痛、黃疸等現象時,及時到醫院做B超,是最直接、有效的篩查方法之一。
05 膽道蛔蟲病怎么治療?
治療方式 | 適用情況 | 說明 |
---|---|---|
藥物驅蟲 | 早期、癥狀不重或蛔蟲未嚴重堵塞 | 醫生會選用阿苯達唑等藥物治療,需避免自行亂服藥 |
內窺鏡取蟲 | 有明顯堵塞或炎癥 | 在內鏡下直接取出蛔蟲,常用于癥狀嚴重者 |
外科手術 | 藥物及內鏡無效或并發感染 | 極少數嚴重感染患者需手術清除,術后配合抗生素 |
06 如何預防膽道蛔蟲病?
- 1. 經常洗手
飯前便后認真洗手,有助于減少蛔蟲卵入侵的機會。家里有孩子更要督促養成好習慣。 - 2. 食物徹底清洗
新鮮蔬菜:徹底浸泡、反復沖洗,有效去除附著的蟲卵。
推薦吃法:生食沙拉類蔬菜也最好開水焯一下再食用。 - 3. 多選擇高蛋白、助腸道健康的食物
雞蛋、牛奶:富含蛋白、增強免疫力,對抵御寄生蟲有幫助。
建議:每天早餐適量搭配,有益保護消化道健康。 - 4. 保持廚房潔凈
操作案板、餐具要專用、天天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 5. 定期檢查
有腹痛、消化不適史者,建議每年做一次肝膽B超。如出現持續腹痛、黃疸等癥狀應盡早就醫,選擇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整體來看,膽道蛔蟲病雖然不常見,但一旦“闖入”膽道,確實挺麻煩。好在,日常習慣調整起來其實也不難,一頓飯、一次洗手,都能讓風險遠離。下次孩子喊肚子痛,或者大人食欲突然變差,不妨多留個心眼,必要時讓醫生幫忙排查一下,做到“早預防,早行動”。家人健康,從身邊每個細節做起。
主要參考文獻
- Cox, F. E. G. (2002). History of human parasitology.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15(4), 595-612. https://doi.org/10.1128/CMR.15.4.595-612.2002
- Jourdan, P. M., Lamberton, P. H. L., Fenwick, A., & Addiss, D. G. (2018).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 infections. The Lancet, 391(10117), 252-265.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930-X
- Shen, C., Luo, Y., & Jin, Z. (2010). Clinical analysis of biliary ascariasis: 8-year experience in a Chinese hospita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6(37), 4695-4699. https://doi.org/10.3748/wjg.v16.i37.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