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重塑:探秘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01|什么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清晨起床,看到父母慢慢踱步,有時會覺得他們只是年紀大了行動遲緩。但心臟里的小問題,可能并不容易被發現。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是一項專門為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設計的微創治療方法。
主動脈瓣負責把心臟里的血液送到全身。當主動脈瓣變硬,開合不利索時,心臟就得更賣力才能把血泵出去。這可不是小問題,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嚴重時甚至威脅生命。
TAVR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開胸,用導管從腿部或鎖骨等血管把“新瓣膜”準確送到壞掉的位置。對年紀較大、身體狀況不允許做傳統開胸手術的朋友來說,TAVR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也讓恢復變得更容易。
主動脈瓣負責把心臟里的血液送到全身。當主動脈瓣變硬,開合不利索時,心臟就得更賣力才能把血泵出去。這可不是小問題,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嚴重時甚至威脅生命。
TAVR最大的特點就是不開胸,用導管從腿部或鎖骨等血管把“新瓣膜”準確送到壞掉的位置。對年紀較大、身體狀況不允許做傳統開胸手術的朋友來說,TAVR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也讓恢復變得更容易。
術式適用對象:
1. 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高齡患者
2. 有多種基礎病,不適合大手術的人群
3. 部分中等風險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1. 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高齡患者
2. 有多種基礎病,不適合大手術的人群
3. 部分中等風險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經國際心臟協會數據(Baumgartner, H. et al., 2017),TAVR已成為主動脈瓣狹窄治療的主流選擇之一。
02|主動脈瓣的結構與功能
主動脈瓣像個精巧的“閘門”,把心臟和主血管連接在一起。它有三片瓣膜組織,通常很薄,卻能承受巨大的壓力(每分鐘要開合60-100次)。
當心臟收縮時,主動脈瓣打開,讓充滿氧氣的血流向全身;心臟放松時,它又緊閉,防止血液倒流。這個小結構看似不起眼,卻是循環系統里的關鍵一環。
當心臟收縮時,主動脈瓣打開,讓充滿氧氣的血流向全身;心臟放松時,它又緊閉,防止血液倒流。這個小結構看似不起眼,卻是循環系統里的關鍵一環。
瓣膜部位 | 主要功能 | 出現問題時的后果 |
---|---|---|
主動脈瓣 | 血液出口閘門 | 全身供血減少,心衰風險大增 |
如果主動脈瓣變厚、鈣化或變硬,流速變慢,身體就像“缺氧”了一樣。起初,可能只是爬樓梯喘得快;慢慢地,哪怕是休息時也會感到胸悶氣短。
這種瓣膜損傷無法自愈,所以需要人工干預,TAVR正是這個環節的重要創新。
這種瓣膜損傷無法自愈,所以需要人工干預,TAVR正是這個環節的重要創新。
03|經導管技術的原理
說起來,不少人一聽“心臟手術”就緊張,其實經導管技術就像幫心臟“悄悄做個修補”,并不那么可怕。醫生會在腿部(股動脈)或鎖骨下(鎖骨下動脈)開個小口,把一根細軟的導管送入血管。新瓣膜沿著導管被精準運送到原有的“壞瓣位置”,就像給老舊的水管裝上了新閥門 ??。
操作過程簡要分為以下三步:
操作過程簡要分為以下三步:
- 1. 通過局部麻醉或輕度鎮靜,插入導管
- 2. 定位到損壞瓣膜處,釋放新瓣膜,使其撐開并固定
- 3. 取出導管,整體留置新瓣膜于原位
研究顯示,高齡、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接受TAVR后,術后并發癥和住院時間明顯減少 [Smith, C. R. et al., 2011]。
04|適應癥與患者選擇
每個人的體質和疾病發展不同,TAVR并不是“一刀切”的解決方案。
常見適應人群包括:
常見適應人群包括:
- 高齡且伴多種基礎病:例如80歲以上、多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老年人,手術風險大,不宜開胸。
- 有嚴重心臟功能不全:心臟收縮力較差,難以承受傳統手術。
- 病情特殊:如曾接受過多次開胸手術或患有放療后心臟損害的患者。
病例:一位84歲的女性,患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同時有慢性肺病和慢性腎功能不全。醫生根據綜合評估,推薦采用TAVR,術后恢復良好。
國際指南建議,TAVR需在多學科醫療團隊(心內科、心外科、麻醉等)評估下決定(Nishimura, R.A. et al., 2014)。既要考慮手術獲益,也要兼顧術后生活質量。
05|術后護理與注意事項
手術結束只是開始,后續護理同樣重要。大多數患者在術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動。
不過,以下幾點需要特別關注:
不過,以下幾點需要特別關注:
- 穿刺部位護理:需保持清潔,防止出血和感染。
- 防止血栓形成:醫生常會開一些抗凝藥物,幫助防止血管堵塞。
- 監測心律變化: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心律不齊,需定期心電圖隨訪。
- 注意不適癥狀:如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發熱等,應及時聯系醫生。
恢復建議:
輕微散步代替劇烈運動;飲食清淡,多喝水,避免暴飲暴食;每周記錄血壓、體重變化。
輕微散步代替劇烈運動;飲食清淡,多喝水,避免暴飲暴食;每周記錄血壓、體重變化。
06|未來發展與展望 ??
心臟微創技術發展非常快。TAVR的誕生極大地拓寬了治療主動脈瓣疾病的邊界。不少新型瓣膜材料正在研發,比如可回收再定位的瓣膜,適用人群也逐步覆蓋到更年輕、低風險的患者群體。
研究者們正在探索更準確的影像導航和智能機器人輔助系統,爭取把風險降到更低。
未來,主動脈瓣疾病的診療將變得更個性化、恢復更順暢,甚至有望延長患者健康壽命 (Mack, M.J. et al., 2019)。創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讓更多患者看到希望。
研究者們正在探索更準確的影像導航和智能機器人輔助系統,爭取把風險降到更低。
未來,主動脈瓣疾病的診療將變得更個性化、恢復更順暢,甚至有望延長患者健康壽命 (Mack, M.J. et al., 2019)。創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讓更多患者看到希望。
附:健康飲食建議,幫助心臟更健康
食物名稱 | 具體功效 | 食用建議 |
---|---|---|
核桃 | 含豐富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降血脂 | 每天適量2-3顆,無需額外加工 |
深海魚 | DHA、EPA有益心臟血管 | 每周吃1-2次煮或蒸的魚 |
新鮮蔬菜 | 鉀和膳食纖維豐富,利于血壓管理 | 每天三餐都可以搭配不同顏色蔬菜 |
參考文獻
- Baumgartner, H., Falk, V., Bax, J. J., et al. (2017). 2017 ESC/EAC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8(36), 2739–2791.
- Smith, C. R. et al. (2011). Transcatheter versus 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 in High-Risk Pati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23), 2187-2198.
- Nishimura, R. A. et al. (2014). 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3(22), e57-e185.
- Mack, M. J., Leon, M. B., Thourani, V. H., et al. (2019). Transcatheter Aortic-Valve Replacement with a Balloon-Expandable Valve in Low-Risk Pati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18), 1695-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