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年輕人發病趨勢:越來越常見了嗎?
說起來,這幾年靜脈血栓有悄悄“年輕化”的趨勢,已經不算新鮮。
原因之一,工作與生活方式變了。996辦公、長途出差,甚至疫情期間長久居家辦公,年輕人久坐、缺乏運動成了常態。
數據看看:
- 《Thrombosis journal》2020年報道,30-45歲人群靜脈血栓年發生率已達每10萬人8-10例,相比2000年前后增加了2倍左右(Heit, JA. 2015)。
- 一項中國多中心回顧分析顯示,30歲以下發病人數占比超過10%(Chen et al., 2020,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數據)。
簡單案例:32歲的吳先生,是一名程序員,連續一周加班,每天坐十小時以上。偶爾覺得小腿發緊,但沒引起注意。后來小腿突然明顯腫痛,醫院一查:下肢靜脈血栓。
年齡層 | 靜脈血栓發病率(每10萬人) | 近十年變化 |
18-30歲 | 5-7 | +150% |
31-45歲 | 8-10 | +100% |
46歲以上 | 20+ | +30% |
?? 最近10年年輕發病率的增長,確實值得引起注意。
04 靜脈血栓和日常習慣真的有關聯嗎?
很多人不信,覺得天天待在辦公室很安全??上?,“久坐”和“血栓”之間的聯系,比你想得更緊密。
簡單來講,長時間靜止——比如一場三小時的電影、連續工作到深夜——下肢靜脈的血液流速變慢,形成血栓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就像一條被堵住的河流,總有地方會“積水”。
運動缺乏,血液流動就慢,血管也容易“生銹”。但日常生活中,短時間偶爾久坐問題不大,最怕的是“天天如此”。
嚴重肥胖、吸煙等習慣則可能進一步加速風險,但這里不再展開細講。
????? 所以,“葛優躺”固然舒服,卻也是血栓悄摸上門的重要“幫兇”。
日常行為 | 影響 |
每天坐超過8小時 | 下肢靜脈壓高,血液沉積,風險明顯升高 |
工作間歇零運動 | 肌肉泵失去作用,血流變慢,血栓難識別 |
運動少于每周150分鐘 | 長期血流不暢,血管健康下降 |
06 未來展望:早預防、早行動
說到底,靜脈血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學界已經在研究更精準的風險預測工具,例如通過基因與生活方式數據結合提早識別高危人群(Kearon, C., 2016)。未來,人工智能輔助和移動健康設備將有助于早監測、早干預。
只要生活中多一點主動,“動”比“坐”更健康,飲食上稍微有意識選擇,定期體檢,年輕人一樣可以遠離血栓這位“不速之客”。
?? 靜脈血栓雖隱藏,但防得住。有效改變,從現在的小動作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