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陰影:重癥胰腺炎那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一家小面館,幾位朋友圍坐午餐時聊到消化系統健康,談起最近一位同事腹痛住院的事,大家議論紛紛,有人隱約聽說過“重癥胰腺炎”,卻不少人對它的了解僅限于“疼得厲害,挺嚴重”。其實,這種病悄悄地影響著不少成年人的生活。了解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遙遠和高深。從一些簡單的身體信號、檢查方式,再到飲食與日常習慣,只要我們多一點關注,胰腺就能安穩“上崗”。
簡單來講,重癥胰腺炎是一種胰腺出現嚴重炎癥的疾病,不只影響胰腺自身,還可牽連到全身多個器官。胰腺就像一座“化工廠”,負責分泌幫助消化的酶,同時調控血糖。當胰腺炎癥反應特別厲害時,消化酶溢出導致自身組織自我消化,會引發腹水、休克,甚至呼吸、腎臟問題。與普通胰腺炎相比,重癥胰腺炎病情兇險,住院時間長,對身體損傷大,有時需要進入重癥監護室。
?? 研究數據顯示,大約20%急性胰腺炎患者最終會發展為重癥類型(Banks et al., 2013)。
癥狀階段 | 主要表現 | 舉例場景 |
---|---|---|
最初階段 | 腹部隱隱不適 偶有輕微惡心 | 晨起后腹部有沉重感,以為是沒休息好 |
進展明顯 | 突發劇烈腹痛(特別是上腹部) 持續性反復嘔吐 明顯發熱,心跳加快 | 一位42歲男性上班時突然腹部絞痛,甚至無法直立,被同事緊急送醫,檢查后確診為重癥胰腺炎。 ??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應警覺突發嚴重腹部癥狀,猶豫拖延只會耽誤治療時機。 |
合并并發癥時 | 精神恍惚 尿量明顯減少 皮膚出現黃疸或浮腫 | 病情進展快時,家屬發現患者反應遲鈍,需立即尋求醫療救助。 |
- 1. 長期飲酒 胰腺是酒精代謝的“前線”。長期大量飲酒容易使胰腺慢性受損,研究發現,40%以上酒精性胰腺炎最終可發展成重癥(Yadav & Lowenfels, 2013)。
- 2. 膽結石 膽管里的小石子一旦堵住胰腺出口,胰液無法排出,易引發炎癥風暴。中老年女性更易出現膽結石,是重癥胰腺炎的重要誘因之一。
- 3. 高脂飲食 肥肉、油炸食品頻繁登場,血脂水平飆升,會讓胰腺分泌壓力倍增,長期下來大大增加發病風險。
- 4. 某些藥物和遺傳傾向 比如長期用激素、利尿劑、或者家族有胰腺炎史的人,胰腺先天就“脆弱”,遇到誘因更易出事。
這些風險都在悄無聲息中累積,有的人不以為意,直到發病才后悔莫及。最主要的危險其實還是長期的生活習慣和體質因素在起作用。一項2017年的流行病學調查指出,隨年齡增長,40歲以上男性和膽結石高發女性更易出現嚴重胰腺炎(Lankisch et al., 2017)。
- 1. 血液檢測
- 醫生會查胰酶(淀粉酶、脂肪酶)值,若高于正常水平3倍往往提示炎癥活動。炎癥反應指標(如CRP)升高,則可能表示病情加重。
- 2. 影像學檢查
- 腹部B超、CT、MRI能清楚看出胰腺有沒有水腫、壞死、甚至有無并發腹腔積液。這些檢查結果有助于醫生判斷是否已進入重癥階段。
- 3. 其它評估手段
- 部分患者需要測血氧、尿量、肝腎功能,如發現其它器官損傷,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例如有一位58歲女性,進院時血淀粉酶升高,同時CT顯示胰腺大片壞死,血氧飽和度也降低,被及時送入重癥監護,最終轉危為安。
?? 這個例子的重點在于,癥狀發展迅速時多項指標的聯合評估能爭取到寶貴的救治時間。
- 靜脈輸液與監護 補足水分、平衡電解質、維持重要臟器功能。重癥患者往往需要住院嚴密觀察。
- 疼痛緩解 用到鎮痛藥,緩解腹部劇痛,同時避免身體劇烈應激。
- 支持營養 嚴重時暫時禁食,改用腸外營養。等胰腺恢復后再慢慢恢復進食。
- 針對并發癥的處理 比如合并感染的大面積壞死,要做引流或手術清除。膽源性胰腺炎會考慮內鏡下取出小結石,解除梗阻。
食物/習慣 | 具體作用 | 建議用法 |
---|---|---|
燕麥、雜糧粥 | 含可溶性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減輕胰腺負擔 | 每天早餐選1-2種谷類與小米、大豆搭配 |
瘦肉粥、淡水魚 | 優質蛋白,幫助組織修復,易消化 | 控制數量,每天150-200g,避免煎炸 |
橄欖油 | 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抗炎反應 | 烹調用油建議主要選擇橄欖油 |
分多餐 | 減少胰腺單次負擔,避免暴飲暴食 | 三餐可適當間隔加小點心,比如蒸蛋、燉菜 |
適度活動 | 活動有助循環和代謝,不必過度鍛煉 | 出院后逐步增加散步,每天20-30分鐘 |
定期復查 | 及早發現復發隱患和慢性損傷 | 半年內遵醫囑返院,復查胰腺功能和B超 |
胰腺雖然低調,卻是身體能量供應的大功臣。一旦它出點“岔子”,影響的不只是吃喝,還會牽連全身。了解重癥胰腺炎的真相,我們更容易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選擇:有不適,別猶豫,及時就醫;康復后,調整生活習慣,實實在在幫助胰腺修復。有的時候,身體的小信號其實是健康的“求救鈴”。分享這些科普知識,也能保護好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如果你最近正有健康疑慮,不妨拿這些內容做個參考,也許正是你需要的答案。
- Banks, P. A., Bollen, T. L., Dervenis, C., et al. (2013).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t, 62(1), 102-111. [Link]
- Yadav, D., & Lowenfels, A. B. (2013). The epidemiology of pancreatitis and pancreatic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144(6), 1252-1261.e2. [Link]
- Lankisch, P. G., Apte, M., & Banks, P. A. (2015). Acute pancreatitis. The Lancet, 386(9988), 85-96.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