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癥的探秘:從癥狀到診斷的方法與原則
01 什么是急腹癥?
有時候,家人突然捂著肚子喊疼,大多數人下意識會覺得是吃壞了肚子。但其實急腹癥遠比普通的腸胃不適復雜,它是所有急性腹痛里最需要重視的一類。簡單來講,急腹癥是指突然發生的、以腹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它可能意味著體內某個器官出現了急性炎癥、破裂、梗阻或者其他危及生命的變化。
急腹癥的關鍵是在早期及時覺察到它的信號,并且快速找對診斷和處理的方向。延誤的話,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而早期識別和科學處理,則有助于大大降低風險。
02 急腹癥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癥狀階段 | 主要表現 | 舉例說明 |
---|---|---|
早期(初現端倪) | 輕微的腹部不適、偶爾惡心、身體有些乏力 | 28歲的陳先生早晨出現了輕微腹痛,覺得像消化不良,喝了點熱水沒太當回事,結果疼痛逐漸加重。 |
進展期(明顯加重) | 持續性劇烈腹痛、頻繁惡心、反復嘔吐、腹部膨脹感、體溫升高 | 32歲的李女士午后腹脹疼痛伴高熱,反復嘔吐,無法正常進食,需盡快就醫。 |
?? 不是所有腹痛都是急腹癥,但持續加重、陣發性加劇或者影響到正?;顒拥母雇?,要留意背后是不是隱藏著急腹癥這樣“不速之客”。
03 如何做出準確診斷?
- ?? 病史采集:醫生會細致詢問疼痛的起始、性質、變化,是否伴有嘔吐、發熱、排便異常等。比如疼痛位置和性質的變化,有助于推斷哪個臟器可能出問題。
- ?? 體格檢查:用手按壓腹部,看是否有壓痛、反跳痛等典型體征,有些急腹癥會導致腹肌繃緊或“板狀腹”。
- ?? 輔助檢查:需要時做腹部彩超、CT、X光等影像學檢查。有時還需要抽血查炎癥指標、肝腎功能等。
?? 診斷的關鍵是分清常見病因,如闌尾炎、膽囊炎、腸梗阻等,先判斷危重還是普通問題,再定位到具體病變部位(Ali et al., 2015)。
04 診斷急腹癥應遵循哪些原則?
- “搶時間”原則:急腹癥常常進展迅速,早一分鐘處理,危險就減少一分。比如闌尾穿孔或消化道穿孔等,早期和晚期的治療效果差異非常大(Soreide, 2019)。
- 系統性分析:一步步排查各個可能的原因,防止只聚焦于“表面問題”,遺漏潛在的高危疾病。
- 針對性處理:不是所有腹痛都需要立即手術,對癥處理、循序漸進,結合患者全身狀況做出適合的決策。
? 急腹癥的判斷不是比誰最懂“專業詞”,而是要迅速抓住重點,查找原因,同時不過度依賴單一化驗或檢查。
05 急腹癥出現后應如何緊急處理?
急救步驟 | 具體做法 |
---|---|
止痛 | 醫生會根據腹痛類型判斷是否適合止痛,嚴重時可短暫緩解癥狀,但并不是所有情況都直接用止痛藥。家里不要自行亂用。 |
補液 | 因嘔吐、多次腹瀉失水,常會靜脈補液,維持體液平衡。 |
抑制感染 | 必要時用抗生素防止細菌擴散,部分病情需要緊急手術清除感染灶。 |
監測生命體征 | 實時觀察呼吸、脈搏、血壓、體溫等,評估病情變化。 |
?? 家庭成員出現持續劇烈腹痛、嘔吐、高熱、休克等癥狀,要立刻送醫,不建議在家盲目處理!
案例提醒:有位47歲的男士夜間突發腹痛嘔吐,家人以為只是胃痙攣,多喝熱水。幾個小時后出現暈厥。到醫院已是腸梗阻晚期。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劇烈持續的腹痛不能簡單“扛一扛”。
06 為什么會得急腹癥?
- 消化道疾病:比如闌尾炎、膽囊炎等急性炎癥最常見,部分因為細菌感染或膽結石堵塞。
- 生活方式影響:長期暴飲暴食、油膩飲食、不規律作息,容易誘發急性胃腸炎或胰腺炎。
- 年齡相關:中老年人出現腸梗阻、腫瘤破裂概率也更大(Fletcher et al., 2021)。
- 遺傳體質:部分人先天易發腸道畸形、膽石、血管異常等,需要警惕。
研究發現:消化道急腹癥在20-40歲高發,80%以上與炎癥、梗阻有關。60歲以上群體,合并其他慢性病風險顯著增加。
07 預防與早期識別:日常怎么做?
- 規律飲食:
燕麥 豐富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建議加入早餐粥或牛奶中。 胡蘿卜 富含β-胡蘿卜素,煮熟后易吸收,可做燉菜。 嫩玉米 促進腸道通暢,建議每周吃2-3次。 - 保持運動:適度活動有助于增強消化系統彈性,比如晚飯后散步。
- 學會辨識信號: ? 突然劇烈腹痛、伴隨高熱或持續嘔吐、幾小時內癥狀沒有緩解,這些都不是“小麻煩”,應該盡快去醫院檢查。
- 定期體檢:40歲以后定期做腹部超聲或血液檢查,一般2-3年一次,有助于提前發現腸胃方面的異常變化。
- 就醫選擇:發現典型急腹癥信號,建議優先選擇大型綜合醫院或有急診服務的醫療機構。
急腹癥并不是個“稀罕大病”,但也不能粗心大意對待。其實,日常的小細節和科學的警覺,遠比事后手忙腳亂管用得多。如果某天碰到突發腹痛,不要擅自判斷,請記得及時和專業醫生溝通。這既是保護自己,也是照顧家人的責任。
?? 希望這些實用的健康建議能夠幫你更好地應對突如其來的腹部“小插曲”!
引用文獻
- Ali, A., Anwar, M.-A., & Sheikh, S. (2015). The rol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cute abd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 9(7), TC01–TC03. https://doi.org/10.7860/JCDR/2015/12642.6208
- Soreide, K. (2019). Diagnostic pitfalls and challenges in acute abdominal pain.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4(2), 85-95.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18)30352-6
- Fletcher, S., & Cook, R. (2021). Emergency presentations of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older patients. BMJ, 373, n1115. https://doi.org/10.1136/bmj.n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