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危機:熱射病的致命原因與防護策略
01 什么是熱射?。?/h2> 六月的午后,路邊的環衛工人依然揮汗如雨,偶爾會有人覺得頭有點暈,甚至喘不上氣。這種時候,有些危險其實已經悄悄靠近。其實,熱射病就是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由于人體散熱機制失調導致體溫快速升高,引發的一種嚴重急癥。它不同于簡單的中暑,發作快、危害大,如果處理不及時,后果可比小感冒嚴重多了。 簡單來說,熱射病就是身體因過度受熱而“罷工”了,體溫可能很快升到40℃以上。此時,體內的各個“工廠”——也就是我們的器官,可能會因為高溫而運轉紊亂,甚至停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每年因高溫相關疾病住院和死亡的人數逐年上升(Bouchama & Knochel, 2002),熱射病是最致命的一類。
02 發現信號:熱射病的早期癥狀
早期的熱射病信號,常常被我們忽略。頭上汗水雖然不停,身體卻覺得有些發悶,不僅僅是普通的“熱”。有時候,僅僅是感覺有點口渴、全身乏力,或者偶爾覺得頭皮發麻。這種輕微不適,往往讓人以為只是沒睡好。
癥狀 | 具體表現 |
---|---|
輕度 | 偶爾頭暈、出汗多、疲倦 |
加重 | 持續頭痛、無力、惡心、偶有惡心感 |
? 小提醒:如果感覺身體突然非常疲乏,或偶爾頭暈,請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休息。
有一位26歲的快遞員小王,某個中午在烈日下派送包裹時只覺得腦袋發脹,以為喝水就會緩解。沒想到15分鐘后竟然開始視線模糊。這個例子提醒我們,輕微不適時千萬別硬撐下去。
03 高危人群:誰更容易中招?
并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容易患上熱射病。有些人群就像“防護力”較低的小船,一不小心就可能翻在“高溫大?!崩铩?
- 老年人(65歲以上):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比如一位68歲的爺爺在傍晚澆花,一個小時后家人發現他眼神呆滯。年紀大了,對溫度變化敏感度降低,風險明顯增加。
- 兒童(尤其5歲以下):體內的散熱機制還沒發育完全。在戶外玩耍時容易過熱,需要格外留心。
- 戶外工作人員: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無論是建筑工人還是外賣小哥,都屬于高風險群體。
- 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有心臟問題的人,散熱能力也受影響。
- 服用特殊藥物的人:某些藥物會影響身體出汗能力,如抗抑郁藥。
相關研究顯示,老年人發生熱射病的風險是中青年人的2-3倍(Steadman, 2001)。而夏季高溫時段,戶外勞動人員因高溫導致突發不適而送醫的事件并不少見。
?? 這說明,并非只有高強度活動者才要小心,有基礎疾病或年紀較大的人,更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
?? 這說明,并非只有高強度活動者才要小心,有基礎疾病或年紀較大的人,更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
04 致命機制:為什么熱射病這么危險?
很多人以為只是“熱得不舒服”,其實高溫對身體的傷害快速且猛烈。高溫環境下,人體皮膚、汗腺、血液的調節系統本來可以像一個冷卻器一樣散熱??僧斖饨鐪囟缺平踔脸^體溫時,身體的冷卻系統就“力不從心”了。
此時,機體內部溫度開始“失控”。當身體溫度上升到40℃甚至更高時,細胞會遭受熱損傷,部分蛋白質變性。肝臟、腎臟、心臟這些“重要器官”也會被波及,功能急劇下降,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Leon & Helwig, 2010)。
機制 | 健康危害 |
---|---|
體溫快速升高 | 導致細胞損傷、蛋白質變性 |
血液循環紊亂 | 器官供血減少,易多臟器受損 |
電解質失衡 | 出現心率、神志異常等并發癥 |
?? 別忽視: 熱射病的致命性就在于它對身體損傷的速度相當快。部分患者短短幾小時就會出現意識障礙,需要高度警惕。
05 預防對策:怎樣才算“做好保護”?
?? 生活場景TIPS
- 清晨或傍晚再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時段(11:00-16:00)盡量避免外出。
- 多喝白開水或淡鹽水,每小時補充一次。
- 室內開窗通風,必要時使用風扇或空調降溫。
- 穿透氣、淺色衣物,不要盲目追求防曬厚衣。
推薦食物 | 具體好處 | 建議吃法 |
---|---|---|
西瓜 | 補水降溫,利尿 | 直接食用,夏季午后效果好 |
黃瓜 | 含豐富水分,補充電解質 | 生吃或做沙拉,避免油炸 |
綠豆湯 | 清熱解暑,緩解中暑不適 | 適量飲用,微溫飲用不刺激腸胃 |
對于老人和兒童,定期關注他們的飲水與穿著情況,也很有必要。如果有住在老舊小區或者濕熱環境中的親友,不妨幫他們準備一些簡便的降溫小物,比如手持風扇。
?? 很多時候,簡單的照顧就能減少危機發生。
?? 很多時候,簡單的照顧就能減少危機發生。
06 緊急應對:萬一遇到熱射病該怎么做?
如果發現身邊人面色潮紅,皮膚發熱、但反而不怎么出汗,快速判斷很關鍵。這類情況下要先讓患者遠離高溫環境,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服、保持呼吸通暢。
?? 急救步驟速查:
- 立刻移至陰涼通風環境。
- 用冷毛巾、冷敷或濕毛巾包裹四肢、腋下、頸部。
- 讓患者小口飲用涼水或淡鹽水(如果意識清楚)。
- 發現患者出現抽搐、昏迷、持續高熱時,立即撥打120。
- 持續觀察患者呼吸、脈搏變化。
一位54歲女性在廚房做飯時突然栽倒,被家人及時救治——這個故事讓人警覺,普通人在家中也有可能受到高溫侵襲。等到癥狀嚴重再救治,風險就陡然增加。因此,快速識別和處理是挽救生命的關鍵。
??? 重要建議: 熱射病的急救講究“快”字,發現有持續高熱、意識障礙或癲癇癥狀,應即刻送醫,切不可拖延。
07 結語:關愛自己,也關心身邊人
隨著夏天愈發炎熱,類似熱射病的隱患也慢慢多了起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多觀察身體的小變化、做好簡單的防護措施,就能有效“攔住”許多健康風險。
朋友間順手遞一瓶水、親人相互詢問一次狀態——都是降低高溫風險的好方式。真正遇上身體不適,也不要硬抗,咨詢專業醫生和及時處理,可能就是決定性的轉折點。
參考文獻:
- Bouchama, A., & Knochel, J. P. (2002). Heat strok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6(25), 1978-1988.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11089
- Steadman, R. G. (2001). Heat-related mortality: a review and exploration of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1(2), 252-257.
- Leon, L. R., & Helwig, B. G. (2010). Heat stroke: Role of the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09(6), 1980-1988. https://doi.org/10.1152/japplphysiol.00301.2010